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千分一公益网

 找回密码
 点这加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导航
搜索
查看: 485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阳光网:官本位”的惯性思维如何破解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10-4 14:34:1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官本位”的惯性思维如何破解


http://news.sun0769.com 2011年08月16日 16:06  东莞阳光网  (作者 黄策舆)   



        东莞为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登记“松绑”,坤叔成为首个吃螃蟹的人。上周二,坤叔向民间组织管理局递交了登记申请,意欲取名“东莞千分一公益协会”。在其取名上,双方未达成统一意见,申报一时搁浅。

      社会组织要发展,必须消除“官本位”阴影。坤叔的助学团队助学20多年,使得数万学子受益。这样一个名声响当当的助学团体,在登记时却因取名问题受到主管单位的质疑而搁浅,着实让人难以理解。

      没登记不代表不能助学,顶了20多年黑户帽子的坤叔,也许从来就没有在乎过这块牌子。若坤叔团队登记成功,无疑是东莞公益慈善事业破冰的重要象征。在政府力不能及的地方,放手社会组织自行管理,又何必拘泥于区区一个“千分一”?民众早已认可的助学团队,岂会因为一个名字而带来误解?这样的质疑,只能说明“官本位”惯性思维还是太严重。

      社会组织不是政府的附属机构,更不是雇佣关系。要合作,首需承认两者的独立关系。社会组织有自己的志愿机制和运行模式,所以才别有生机;它不是对政府机构的资源和人手补充。两者不是上下级,要管好社会组织,绝不能走以往红头文件条条款款的老路子。社会组织的运行,更多靠的是社会的自发性,民意绝非政府的牌子和章子可以比拟。

      的确,中国的社会组织向来都有着极其浓厚的官味。各种党政机关建立的外围组织,事业组织,甚至村委会居委会等,都大致可归于社会组织的范畴。但是,剥离官方背景,仅从制度意义上去分析,政府的权力边界,似乎已经远远深入到社会组织里。根据民间组织管理局负责人解释,“千分一”这个字号有可能会让公众误解为‘硬性摊派’、‘强迫捐款’等,违背了慈善自愿的原则,所以不能用。可是,这结论是否曾经过调查?这误解又是谁的误解?民间对坤叔的认可和称许,远远超过政府授权的意义。仅仅以一句“误解”,将这个助学团队20多年的汗水和努力轻易否定,未免有些无情。  

      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只要其建立目的不为营利,募捐、扶助过程公开透明,仅仅一个牌子能有多大关系?管理者又哪来那么多忧虑?做慈善,政府需要社会组织发动社会参与,社会组织需要政府的公信力,仅此而已。解禁刚开始,坤叔带来的是合作的诚意,不是招安的白旗。如果连坤叔的团队都无法通过审批,试问,在东莞做公益慈善的,还有几个能通过审批?   

                                         来源:东莞阳光网 编辑:黄策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这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千分一公益网 ( 粤ICP备15081700号-2 版权所有©东莞市鸿城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GMT+8, 2024-11-24 00:23 , Processed in 0.137734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