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千分一公益网

 找回密码
 点这加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导航
搜索
查看: 660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南方日报: 坤叔:助学17载不言悔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1 15:34:3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05年9月6日 南方日报:
坤叔:助学17载不言悔
2005-09-06 10:40:24
本报记者 谭志红 周智琛

  
  17年前,东莞人张坤踏上了助学的征程。从广东清远到家乡东莞,从福建漳州到湘西凤凰,“坤叔”的名字家喻户晓。从当初见一个帮一个到现在集中资助,他的爱心一路播撒。到目前为止,张坤助学的花费已达数百万元,仅在湘西凤凰他就资助了52人,其中已有11人考上大学。他的善举让人们感动,先后有236位热心人加入到“坤叔助学团队”,在凤凰资助了649位学童。
  
  助学17年,由偶然到习惯
  今年59岁的张坤自小是个苦命的孩子。想起小时候孤苦的日子,张坤深深体会到了贫困学生的难处。
  1988年,张坤12岁的女儿张莹获得广东省业余歌手比赛冠军,并拥有了很多小歌迷。歌迷们经常慕名给张莹写信,信件多由张坤代为回复。有的歌迷告诉张莹,因为交不起几十元的学费而打算退学。张坤仿佛看到了自己年少时求学的艰辛,他心痛了,他不忍心看着孩子们过早离开课堂踏入社会,于是一边写信鼓励他们好好学习,一边给他们寄学费。就这样,张坤踏上了助学的征程,知道谁家的孩子上不了学就帮谁。直到1994年,从广东清远、电白到福建漳州,他先后资助了200多个孩子,资助时间最短的也有一年。
  1994年,张坤与广东省希望工程办公室联系后,加入到希望工程助学的行列,参加手拉手夏令营,为清远白湾镇、英德岩背镇和河源市一希望小学捐款近15万元。他不仅给孩子们寄钱,还经常给他们写信,一有空就去看望他们,花费了大量的精力,从1995年起,张坤的生意基本停止。1996年,张坤配合东莞市团委的助学扶贫活动,将东莞的贫困学生作为重点帮扶对象,在大岭山、麻涌等地资助了149名学生,引起了社会对贫困学生的关注。
    1998年是张坤助学的转折点。湖南省凤凰籍来莞工作的杨先生几度犹豫后找到张坤,拿出了凤凰11名贫困学生的申请表,希望能得到他的资助。张坤没有犹豫。1999年6月,张坤第一次踏上了凤凰的土地,他走家串户,同贫困学生谈心,给他们买衣服,请他们吃饭。凤凰之行引起了轰动,先后有236人被他感动,主动加入到助学团队中来,共资助649名学生。6年来,张坤先后30多次前往凤凰看望学生,现在,他还在资助中的学生有48个,每年支出达18万元。他第一批资助的13名学生中,已有11人考上大学。张坤的名字在凤凰家喻户晓,人们亲切地称他为“坤叔”。
坤叔印象:
  面对求助 不懂拒绝
  8月31日下午,记者见到了坤叔。他中等身材,衣着朴素,抽着3元多一包的烟。他的办公设备比较陈旧,电脑的表面已经发黄,沙发已失去光泽,电扇在呼呼地转着。
  坤叔的谈吐很朴实,一如他的穿着。他不刻意标榜自己的精神,不拔高自己的境界。他助学并不是出于远大的胸怀,而是实实在在想让孩子们学点东西,想用父亲对孩子那样纯粹的爱去关心他们。正因为如此,他坚持给孩子们写信,并尽量去看望他们。17年来,他与自己直接资助的福建、江西、湖南、湖北等地的200多位特困生见过面,收到孩子们的来信5000多封,也给他们回信5000多封。
  有人说,坤叔为了助学而节俭,他穿的衣服不超过100元,他抽的烟不超过4元。坤叔说,他不是要故意节俭,节俭是他的一贯作风,因为他是受过苦难的人。
  坤叔为孩子们的成长感到骄傲,为孩子们走出校门后还能记得他感到欣慰。记者采访时,受他资助的廖春铃利用休息的间隙看他来了。22岁的洪义兵也来了,和他谈工作的事。洪义兵是坤叔在凤凰资助的第一批13名学生之一,坤叔从1999年开始资助他读书,直到高中毕业。今年到东莞后,坤叔又给他介绍工作。谈起洪义兵,坤叔遗憾地说,在他第一批资助的凤凰学生中,只有洪义兵和另1人没有读大学。
  坤叔时常感到尴尬和无奈,经常有人向他要钱修房子或者添置家具。凤凰有一户人家十分困难,在一间到处漏雨的草屋里住了15年。坤叔看到后十分痛心,愿意资助他们修房子。按照当地的标准,修房花费不超过一万元,而这一家人给坤叔的费用预算则为3.8万元,粉刷、装修、买家具等相关费用都算到他的头上。坤叔曾经资助过一个女孩念完初中和中专,又给她介绍工作,帮她修房子,连结婚的酒水钱都是他支付的,一有什么事就找到坤叔,让他有些吃不消。前不久,她要生小孩了,又找他要2000元的住院费,坤叔也不忍心拒绝她。
面对面:
  “孤独,但不会退缩”
  问:你助学的方式与众不同。你不仅仅给他们钱,还经常给他们写信,为什么会选择这样的助学方式?
  答:助学是我的爱好和习惯,也是一种精神需要,贫困学生不仅需要金钱支持,更需要情感的交流与沟通。由于精力有限,我不能一一看望受助的学生,只能给他们写信,不带任何功利地关心他们。
  问:在17年的助学旅途上,你最大的感触是什么?
  答:我觉得有点孤独,志同道合者太少了,贫困学生和助学者的人数不成比例,就是一起助学的人也有理念上的差别。有的人助学带有明显的功利色彩,他们希望被救助的学生能按照他们设定的模式去发展。一旦孩子们没有达到他们的要求,他们就灰心丧气,怨气冲天,半途而废。最初和我一起助学的8人中,已有4人退出。我只希望能给贫困学生多一点机会,让他们多念书,多学知识。当然,如果他们不好好利用机会,我也会感到很失望。
  问:家人理解你支持你吗?
  答:我只能说他们不反对。我曾经动员过我的亲朋好友一起助学,但是我失败了。17年来,没有一个亲戚朋友愿意和我一起承担。我要对助学者提出忠告:不要把希望寄托在亲朋好友身上。
  问:深圳歌手丛飞一心助学,在身患绝症时被人逼着要学费,他的助学动机被人怀疑别有用心,当年受过他资助的人甚至不愿承认。你如何看待丛飞?你怕不怕有一天也陷入他那样的困境?
  答:我没见过丛飞,但收集了很多他的资料。他是被误解的,他很慷慨,他对自己的付出无怨无悔。我理解丛飞,也为他的精神所感动。丛飞之所以被误解是因为人们有贪念,对丛飞爱心的领会有偏差。十年前,我在东莞也遇到过类似的情形,当时受我资助的很多学生都不愿在媒体露面,他们觉得被人救助是一件不光彩的事。丛飞的遭遇反映了助学中的一些问题,这是不对的,助学者应该被肯定。
  问:你曾经说过,如果受助学童学坏了,助学者也有责任。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
  答:每一个助学者都应该担负起引导的作用,要帮助孩子们向好的方向发展。我们不能只为他们的成绩而欣慰,也应该为他们误入歧途而负责。
  问:助学这么多年,你最欣慰的是什么?
  答:我为他们的成绩而欣慰。有的学生毕业了还在继续和我交往,有的甚至也参与到助学行动中。
  问:你最担心什么?
  答:每每在夜阑人静之时,我想到终有一天,孩子羽翼丰满了,一个接一个到了再不需要我的时候,不知道我能否承受由此带来的那种强烈的失落。
  问:你的助学将进行到何时?
  答:直到我不能动为止。
□记者手记
坤叔何时不再孤独?                    
谭志红

  
  在助学的漫漫长路上,坤叔是孤独的旅人。17年来,没有一个亲朋好友加入他的团队,起初参与助学的8人已有4人退出,如今200多人的助学团队要面对600多受助者,坤叔心有余而力不足。
  坤叔的孤独一如丛飞。丛飞这位身患绝症的青年歌手,把自己的劳动所得拿来捐助贫困学生,却被人怀疑别有用心,一些受他资助的学生甚至不愿意站出来承认被资助的事实,他躺在病床上,还有人追着他支付学费。
  孤独者还有徐本禹。他放弃了攻读研究生的机会,远赴贵州贫穷的山村小学支教,他说:“我很孤独,很寂寞,有几次在深夜醒来,泪水打湿了枕头,我快坚持不住了……”感动中国的代价是他的孤独和寂寞。
  类似的情形仍在继续。美国社会学家乔治·C·霍曼斯研究人类一般行为时指出,人们总把某种行动看成一种投资,希望通过投资获得某种报酬,如物质上的奖赏、良好的社会声誉、他人的高度评价,抑或是来自他人的遵从、情感依赖、权力依附等。当他的行为没有得到预期回报时,他可能采取攻击性行为。
  对真心助学者而言,孩子们努力学习并有出息是对他们最大的奖赏。而对绝大部分人来说,假如他们参与助学,更可能希望获得百姓的称赞、政府的嘉奖。当然,这无可厚非。
  人们习惯于寻找行动导向,助学者获得的补偿将成为他们决定行动与否的参照。那么,我们给了助学者什么呢?社会对他们的要求重于报酬,误解大于理解,观望多于参与,有人甚至把助学者看成是摇钱树,敞开口袋要钱,抓住机会掏钱,更有甚者认为助学者是别有用心。于是,坤叔有了尴尬,丛飞得到了恶毒的攻击,徐本禹依然守候着光环背后的单打独斗。他们本想用真心和热情去帮助那些孤独的家长,安慰孩子们孤独的眼神,却把自己推向了孤独的边缘。
  见义勇为者莫不如是。面对歹徒凶狠的目光、滴血的刀刃和冒着黑烟的枪口,有人挺身而出,并在挺身而出中倒下,换来的却是路人甲乙丙丁的围观。为什么会这样?除了看客心理之外,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很多见义勇为者自己倒下了,而歹徒还逍遥法外,甚至还要遭到歹徒的疯狂报复。人们看不到见义勇为的报酬,看不到希望,认为付出大于收获,所以明哲保身,让歹徒屡屡有可乘之机。
  为鼓励助学者更加积极,让见义勇为者更加勇敢,政府应采取行之有效的奖励措施,让人们看到付出的回报,营造善者为善的良好氛围。每一个有责任心的公民也应该对为善者的行动作出积极回应,一句问候的话语,一个关怀的眼神,都会让坤叔们更有力量,更加坚定。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这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千分一公益网 ( 粤ICP备15081700号-2 版权所有©东莞市鸿城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GMT+8, 2024-11-22 09:27 , Processed in 0.143985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