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千分一公益网

 找回密码
 点这加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导航
搜索
查看: 634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詹谷丰:孩子在一个人的心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1-7 01:38:5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孩子在一个人的心里

詹谷丰


        一个人心里有多少孩子?这个设问来自《孩子就在山那边》这本书的阅读感受。这本全面记叙助学达人张坤百进凤凰,率领助学团队帮扶贫困孩子事迹的报告文学,用一个老人的无私精神和二十五年光阴,实践了对慈善与爱心的时代诠释。
    生活在城市中的读者,很少触及过张坤二十五年中足迹到达的那些社会现实,而湖南凤凰,也只是以一个风光奇美秀丽的山城的形象在人们心中留下旅游的印象。很少有山外的人知道,在凤凰的大山里,在那些贫瘠的大山那边,有多少孩子挨饿受冻,失学在家。
    《孩子就在山那边》的作者周智颖以一个新闻记者的职业眼光,多次见证了张坤深入凤凰大山深处扶贫助学的情景,他用了六年时光数十次跟随张坤的脚步到达穷乡僻壤。作者探寻的目光已经深入到了张坤的内心世界。《孩子就在山那边》中的张坤,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物,是文学世界中一个丰满立体的形象。
    二十五年来,不知有多少记者采访过张坤,也不知有多少文章见诸报纸杂志,那些由一次次扶贫助学组成的片断,记录了张坤扶贫助学的足迹。在我的阅读中,就有许多此类文章进入到我的视野。《孩子就在山那边》,则把张坤的人生经历和二十五年扶贫助学的全过程作了一次全面的总结和梳理,将散布在大山深处的贫困学生用共同的关爱串联起来,让一个人的爱心同众多孩子的命运结合在时代的背景之下,用那些在物欲和娱乐时代稀有的精神和行为感动读者。
    张坤的扶贫助学,根植于他的善良本性,他艰难困苦的家庭出身则是生长慈悲的肥沃土壤。张坤的慈悲,源于他人性中的本源,在深沉的冤屈和非人的折磨中,好心人从窗口悄悄塞进来的一包饼干和一张让他保重的纸条,是他心中种下菩提种子的开始。因此,当他为女儿的歌迷寄钱寄物帮助的时候,他不可能想到,这会成为他人生事业的一个起点,他慈善的足迹,会延伸到遥远而广阔的福建、江西、湖南、广西等地,而且,会有一群爱心人士,和他组成志同道合的扶贫助学队伍,他的爱心会转化为“千分一公益服务中心”,得到省委书记的重视,得到社会更广泛的支持。
    我同张坤结缘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那个时候,正是张坤扶贫助学的发展时代,他还处于以一个商人的身份积累财富的阶段。天海大厦,作为一幢商品楼融入了张坤的精力和心血,张坤用一流的质量,总结了他作为一个开发商的人生价值观念。天海大厦落成的那一天正是张坤心无旁骛全心投入扶贫助学的开始。这是张坤助学历史上的一个分界点。我以一个旁观者的姿态跟随张坤进入凤凰,在那些曲折崎岖的山道上见证自然条件的恶劣,在那些失学儿童简陋的家中看到贫穷的影子。“爱心千里”,后来就成了我两次凤凰之行的真切感受,也成了我那篇文章的一个主题。我同张坤的忘年之交和我对张坤的敬佩就在凤凰的山道上建立起来,它成了我同张坤友谊的开始。
    凤凰的山路崎岖而且漫长,它让许多人望而生畏,只有张坤以他衰老带病的身体,走完了那些艰难的长路,在一座座大山的那边,见到了他们渴望的眼神。许多年前,希望工程宣传画上苏明娟的那双眼睛,同样是凤凰的渴望与真实。
    扶贫助学,不仅要用金钱物质支持,更是要用精神和肉体维系。一个人二十五年的光阴,在助学的小路上走过,一个人半辈子的青春在扶贫的旅途中消耗。不知不觉,张坤已经百进凤凰,他的足迹,已经印满了那些艰难险僻的山道。
    作为一本长篇纪实作品,《孩子就在山那边》资料翔实,而且,近距离的观察和跟踪,作者有了同主人公交流探讨的机会,张坤的人生轨迹,心路历程以及他对扶贫助学的思考,在文章中得到了完整表现。这是一本有感染力的书,是一本得以通过情节细节触摸到爱心温度的书。
百进凤凰,是张坤扶贫助学历史上一个有纪念意义的事件。从广东东莞到湖南凤凰,横亘着千山万水,但是,在张坤身上,爱心却没有阻碍。张坤用二十五年时间,组成了一个爱心团队,完成了对2000多个贫困学生的物质和精神的扶助。一个人的一百次凤凰之旅,就如一个人的百岁生日,在一个丧失耐心,用化工原料对一切东西拔苗助长的快餐时代,张坤让我们看到了生命的真实意义,看到了人性中可以照亮世界的微光。
    二十五年,是一个人生命中的四分之一时间。张坤用自己人生的四分之一时间扶贫助学,其中的艰难困苦坎坷曲折和辛劳付出远不是一本书可以完全深刻展示的。张坤是一个有思想的人,他对扶贫助学的理解经历了感性到理性的阶段,他对个人行为的执着有着从朴素情感认同到人性救赎的升华过程。对于中国历史上乞讨兴学闻名的武训,张坤亦有自己的价值评判。这个目不识丁,终生以跪唱为手段兴办义学的贤人,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到否定与批判,以他乞讨兴学为经历的电影《武训传》被蛮横封禁,但历史最终作出了客观与公正的评价。近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用《武训颂》概括了他的一生:“朝朝暮暮,快快乐乐。一生到老,四处奔波。为了苦孩,甘为骆驼。与人有益,牛马也做。公无靠背,朋友无多。未受教育,状元盖过。当众跪求,顽石转舵。不置家产,不娶老婆。为著一件大事来,兴学,兴学,兴学。”
    武训是张坤心中的一个圣人,但是张坤不愿意类比武训,借用“武圣人”的光环为自己贴金,他有着自己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他扶贫助学的行为,更多的体现为一种悲悯,他的人生,更多的是体现了宗教的救赎情怀和慈悲信仰。因此,张坤是一个独特的存在,这是一个觉悟的人,二十五年的扶贫助学就是他生命的修行,凤凰,就是他的菩提,他的正果。
    其实,在扶贫助学的业绩面前,张坤内心仍有很多遗憾。张坤不是佛陀,时间、精力,尤其是财力的局限使他不可能将温暖播撒在所有的众生身上。他的扶贫助学经历,从民间的角度折射了这个时代、权力以及一些人内心隐藏的另一种贫困。
    凤凰的孩子是幸运的,他们在人生最困难的时候,遇到了张坤。而把扶贫助学当作自己人生目标的张坤,则是心中有着最多孩子的人。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这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千分一公益网 ( 粤ICP备15081700号-2 版权所有©东莞市鸿城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GMT+8, 2024-11-26 01:01 , Processed in 0.135507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