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希望工程 添加义项名
B 添加义项 ?
所属类别 : 其他人物相关
团中央、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于1989年发起的以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少年儿童为目的一项公益事业。其宗旨是建设希望小学,资助贫困地区失学儿童重返校园,改善农村办学条件。援建,改变了一大批失学儿童的命运,改善了贫困地区的办学条件,唤起了全社会的重教意识,促进了基础教育的发展;弘扬了扶贫济困、助人为乐的优良传统,推动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希望工程
外文名称
Project Hope
成立时间
1989年10月30日
性质
公益事业
发起机构
团中央、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
主要涵盖项目
援建希望小学与资助贫困学生
目录
1基本介绍
2工程标志
3发展历程
4历史成就
5捐赠项目
6相关人物
7同类项目
8希望小学
9其他相关
折叠编辑本段基本介绍
成立时间
1989年10月30日,中国青基会召开“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少年”新闻发布会。理事长刘延东在会上宣布,建立我国第一个“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少年基金”,长期实施“希望工程”。副理事长张宝顺、李克强、刘奇葆及国家教委有关方面负责人出席了新闻发布会。会后,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首都10余家报纸、电台、电视台作了报道。
性质
“希望工程”是团中央、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以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少年儿童为目的,于1989年发起的一项公益事业。
宗旨
根据政府关于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的方针,以民间的方式广泛动员海内外财力资源,建立希望工程基金,资助贫困地区的失学儿童继续学业、改善贫困地区的办学条件,促进贫困地区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
主要项目
援建希望小学与资助贫困学生是希望工程实施的两大主要公益项目。
当前成就
目前,希望工程累计募集捐款53亿多元人民币,资助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逾338万名,建设希望小学15444所,建设希望工程图书室约14000个,配备希望工程体育园地2500套,配备希望电影放映设备200套,培训农村小学教师52000余名,建设保护母亲河工程造林项目总规划面积100多万亩;援建希望医院13所;帮助3100余名艾滋病孤儿和受艾滋病影响的儿童继续完成学业。[1]
全国第一所希望小学
金寨县希望小学,由徐向前元帅亲笔为“金寨县希望小学”题写校名,全国希望工程由此开端。
折叠编辑本段工程标志
希望工程标志
希望工程标志
心形的海浪托起一轮喷薄而出的太阳,邓小平手书“希望工程”及希望工程英文专用字“PROJECTHOPE”共同组成了“希望工程”的注册商标。这是我国首次将一项公益性社会活动名称注册为服务商标。
此次希望工程服务商标注册成功并授权使用,对维护“希望工程”的崇高声誉及加强希望工程的管理,具有积极意义。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同时声明,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许可,31个省(市、区)及铁道“希望办”相关机构,将依法使用“希望工程”服务商标,开展符合“希望工程”宗旨的各项活动,其他组织或个人,未经许可授权,不得以“希望工程”名义从事各种形式的活动,否则将视为非法。
大眼睛小女孩--苏明娟
大眼睛小女孩--苏明娟
说到希望工程,人们总想起的是那双大眼睛。1991年5月,7岁的苏明娟是张湾小学的一年级学生,中国青年报摄影记者解海龙到金寨县采访拍摄希望工程,跑了十几个村庄,最后来到张湾小学,找到了正在上课的苏明娟,一双特别能代表贫困山区孩子“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摄入他的镜头。这幅画面为一个手握铅笔头、两只直视前方对求知充满渴望的大眼睛小女孩、题为“我要上学”的照片发表后,很快被国内各大报纸杂志争相转载,成为中国希望工程的宣传标志,苏明娟的那双渴望读书的大眼睛也随之成为希望工程的形象代表。
1983年,苏明娟出生在安徽金寨县桃岭乡张湾村一个普通的农家,父母靠打鱼、养蚕、养猪和种田、种板栗为生,一家人过着拮据、简朴的乡村生活。
图片故事
“大鼻涕”
“大鼻涕”
和“大眼睛”一样,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的还有“大鼻涕”和“小光头”。
这三个年轻人,就是希望工程三个标志性照片的主人翁:“大眼睛”苏明娟、“大鼻涕”胡善辉、“小光头”张天义。他们以渴望上学的眼神和自身的经历,唤起了全国人民捐资助学的热潮。截止到去年年底,希望工程共捐助了275万名贫困学生,援建了11888所希望小学,收到海内外累计捐款27.3亿元。
“大鼻涕”差点取代“大眼睛”
“大眼睛”苏明娟是众所周知的希望工程标志性照片。但是,“大鼻涕”却曾经差点取代“大眼睛”而成为希望工程的标志性照片。据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有关人士介绍,“大鼻涕”是希望工程使用频率最高的照片之一,所有的看到照片的人都会联想到“大鼻涕”在声嘶力竭地喊:“我要上学!”
“大鼻涕”真名叫胡善辉,是济南军区后勤部队的一名志愿兵。1992年,著名摄影记者解海龙用镜头进行农村教育状况调查时,透过窗户纸看到孩子们正在读“山、石、水、火”等字。“大鼻涕”读得特别卖力,他皱着眉头,流着鼻涕。
“大鼻涕”的形象发表后很受喜爱,并差点取代“大眼睛”成为希望工程的标志性照片,“后来因为觉得女孩子更能够感动人,才选了苏明娟。”拍摄三位孩子的记者解海龙说。1992年希望工程开始大规模宣传,“大鼻涕”、“大眼睛”和“小光头”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
“小光头”没领到过希望工程一分钱
“小光头”
“小光头”
被称为“小光头”的男孩以惹人怜爱的形象,格外打动了无数有爱心的人士。他就是张天义,今20岁的他是江苏盐城工学院二年级学生。
“我从来没从希望工程领到过一分钱。”张天义向记者透露说,“照片见报后曾经接到过一个爱心人士300元的捐款,指定给我和照片上另外一个小伙伴,我200元他100元。家里人觉得小伙伴比我们家更贫困,所以把钱就全给了他。”
事后没多久,“小光头”随着家人从安徽到江苏无锡打工。“大家只知道我的形象,但却不知道我叫什么名字,又因为全家迁居,所以我从来没有领到过希望工程的一分钱。”“小光头”说,“但是我能顺利地完成学业考上大学,也是在社会爱心人士的帮助下完成的,学校给我免掉了学费,老师则对我的生活和学习给予了帮助。”
“大眼睛”大学毕业,已被安徽一家银行录用。“大鼻涕”当了兵,“小光头”读大二。
“小光头”大二了圆圆的脑门,光光的头,微微凹下的鼻梁,皱起的眉头,鼓鼓的小嘴,这都不是“小光头”照片最打动人的地方。仔细看,你会觉得这双眼睛不太像是孩子的,在略带悲哀的瞳孔里,有一些难以描绘的东西,既蕴藏着希望所留下的火花,也有对现实的一种无奈的接受。如果说苏明娟的眼睛中令人震撼的成分超过了惹人怜悯的话,那么“小光头”惹人怜悯的成分就大大超过了令人震撼。正因如此,才格外让人感到疼爱和心酸。1992年,张天义全家离开老家安徽金寨县来到无锡,外地户口让他在求学路上屡屡受挫。经历了这么多事情,一度让张天义暗下决心,放弃读书,打工挣钱。但张天义的母亲发现了儿子的心思,经历了无数磨难的母亲对张天义说:“你要是回家来,我们家就没有希望了。无论如何,书一定要读。”
后来学校规定,在全免学费的基础上,由学校党支部成员轮流负担张天义的生活费。这种捐款一直持续到张天义读完高三。在这么多人的鼓励下,在母亲的影响下,张天义不但打消了辍学的念头,而且学习更加刻苦。
如今,他是江苏省盐城工学院的一名大二学生。在学校里,还没有人知道他就是当年那个“小光头”,对于照片,他一直埋藏在心里。张天义说:“从小到大,虽然过着清贫的生活,但有那么多好心人帮助了我,我真的感激他们,尤其是我的母亲还有学校的老师、同学。”
“大鼻涕”穿上了绿军装
1996年,解海龙进行人物回访时发现,此时的胡善辉已经变得浓眉大眼。解海龙看望他时,他仍在上四年级。时隔五年,他曾因贫困,辍过学。
2001年,从胡善辉家人处得知,胡善辉没有考上高中,二哥哥学习非常不错,胡善辉就去了县城一家餐馆打工,供哥哥上学。解海龙对此非常感动,立即乘车去找他。一见面,胡善辉说:“叔叔,虽然我学习不是很好,辜负了你的希望,但我不会放弃学业,先挣着钱,等以后有机会再去上大学。为了感谢您,我给您做些我的拿手菜……” 如今的“大鼻涕”胡善辉,已经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济南军区后勤部队的一名志愿兵。
1988年,我国颁布了《基金会管理办法》,这是我国第一部关于基金会的立法。该管理办法第一次通过立法的形式明确了基金会的法律性质和法律地位。
这一年,共青团十二大通过了体制改革的决议,会议后成立了共青团中央事业开发委员会,委员会的工作内容之一就是筹办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以下简中国称青基会)。
中国青基会成立后,做什么类型的公益项目成为首先要解决的问题,资助贫困农村孩子上学的“希望工程”破土而出。
其实,“希望工程”的诞生是一个必然。上世纪80年代末,我国每年有100多万小学生因家庭贫困交不起四五十元的书杂费而失学。
1986年,团中央派人在广西柳州地区进行了两个月的调查,经调查发现,“金秀瑶族自治县共和村,全村人2000多人,解放后没有出过一名初中生,辍学率达90%以上。”
徐永光
1989年初春,时任中国青基会秘书长的徐永光和几位志同道合者在办公室里畅想基金会的发展方向。大瑶山孩子渴望读书的眼睛在徐永光脑海中闪现,希望工程的灵感也跃然而出。
希望工程一诞生就得到了意想不到的关注,汇款单如雪花从海内外飞来。
上至国家领导人、下至普通市民,从花甲之年的老人,到幼儿园的孩子,都是希望工程的捐赠者。到1994年,中国青基会和省级青基会接受的捐款总额达到了3.85亿元,救助总规模达到了101.5万名,建希望小学的总数量达到了749所。这些数字,是基金会原计划的十几倍。
超常规的发展,必然带来某些方面的失衡,比如,全国地县基金的数量难以控制,放任自流的现象已经出现。有些地县筹到钱后不报、不交;有些未经授权,就以希望工程名义接受捐款。
从另外一个角度看,树大招风,谤随名高。
创始人徐永光给希望工程概括了“八大隐患”:没有纳入统一管理的募捐“体外循环”;借希望工程之名搞非法牟利的“假名营私”;不按管理规范办事、另搞一套的“体制磨擦”;法律、政策不完善带来的“制度风险”;实施机构自己的“管理疏误”;个别不负责任媒体的“中伤毁誉”;外界以偏概全的“失准评判”;道德风险导致的“自砸招牌”。
“这八大隐患像幽灵一样徘徊在希望工程的身边,每一个隐患的恶性发作都可能带来灭顶之灾。而另一方面,公众要求我们万无一失,这使得我们犹如在天堂和地狱之间走钢丝,每日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战战兢兢,惶惶不可终日。”
经历了十年的发展,作为一个公益项目,希望工程走上了发展的高峰,必然突变。而纵观中国当时的情况,其他公益组织的公益项目也在日趋成熟,尤其在助学领域,“春蕾计划”等公益项目大量涌现。
身处“内忧外患”,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希望工程开始谋求变化。
1999年初,中国青基会决定:不再直接接受救助失学儿童的捐款。希望工程由救助失学儿童转向对优秀受助生的跟踪培养;希望小学由硬件建设转向软件建设。
像任何事物一样,希望工程必然有开始,有高潮,有生命周期的发展变化。希望工程战略重心的转移,不仅表明希望工程救助因贫困失学儿童的初始目标已经基本完成,开始进入一个新的开发阶段;同时也表明中国青基会主导项目地位的改变。这种变化符合中国青基会、希望工程和全社会的利益。
从1988年到2008年初,希望工程募集资金逾35亿元人民币,其中资助贫困学生290多万名,援建希望小学13000多所,捐赠希望书库、希望图书室13000多套,培训乡村教师逾35000名。筹集公益善款额度之高,救助贫困学生、援建学校之多,这不但是中国公益史,也是世界公益史的奇迹。
2005年,我国政府开始在农村地区全面实施“两免一补”,并逐步向城市拓展,希望工程最初要让农村穷孩子读得起书的愿望完全实现,某种程度上说,希望工程的使命已经完成。
2007年5月20日,中国青基会对外宣布希望工程全面升级,将对学生的“救助”模式拓展为“救助——发展”模式。根据受助对象的需求,学生资助方面 在动员社会力量,继续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助学金,让莘莘学子圆上学梦的同时,更加关注贫困学生的自我发展能力的提高,通过物质、精神多方面的持续扶持,帮助受助学生学会自助助人。
在原有助学金等经济资助项目的基础上,希望工程面向所有受助学生设计开发了勤工俭学、社会实践等能力资助项目;同时增加了优秀大学毕业生到希望小学担任希望教师的志愿服务项目,为大学生及社会爱心人士参与公益活动提供了新的平台。
中国青基会表示,希望工程遵循“救助——发展”模式,将与时俱进,探索出更多的帮助受助学生提高自我发展能力的公益项目。
回顾
希望工程从1989年至今走过了20年的历程。它帮助农民的后代改变了命运,唤起了社会包括各级政府对教育的重视,促进了中国公益事业的发展。20年中,发生了许许多多令人感动的故事……在无数人的无私奉献和不懈努力下,希望工程在实现众多儿童求学梦的同时,更成为了最能够代表中国特色的全球性公益品牌,改变了无数人的未来。1989年10月,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发起了旨在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少年重返校园的“希望工程”。
如今,20年过去了,希望工程的资助对象已经扩展到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女、农村贫困地区家庭经济困难的中学生、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和大学生。希望工程的动员和服务方式也从单一的资金资助发展到“资金资助+勤工俭学+公益实践”以及心理援助、社工服务等多元化格局。希望工程成为中国 改革开放30年来启动最早、规模最大、参与最广、成效最为显著的社会公益事业。
在希望工程实施的20年里,从国家领导人到普通民众,从国内到海外,数以亿计的爱心人士参加到希望工程的行列中。1990年9月5日,邓小平同志欣然为“希望工程”题名,并以“一个老共产党员”的名义两次向希望工程捐款。中国青基会经过认真讨论,决定将5000元捐款用于邓小平早期工作、战斗过的广西百色,百色市平果县希望小学的25名贫困儿童成为受益者。如今,这些孩子已经长大成人,均已走上工作岗位。他们有的加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有的成为工人。值得一提的是,他们当中的多人执教于希望小学,成为光荣的人民教师。
1990年,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在安徽省金寨县援建了第一所希望小学。到2008年底,希望工程已累计筹集捐款53亿元,资助338万多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继续学业,资助农村贫困地区15444所乡村小学改造危旧校舍,建成希望小学,并相继开展教师培训、图书室、电脑教师、快乐电影、快乐体育、快乐音乐、志愿服务(希望教师)等公益项目,为希望小学提供长期后续扶持。
20年过去了,300多万名受助学生的人生轨迹因希望工程的帮助而发生着怎样的变化?无数捐赠人在无私参与的过程中收获着怎样的人生体验?捐赠人、受益人的爱心互动演绎着怎样的真情故事?作为中国实施最早的公益项目,希望工程对政府的公益政策、国家的公益法律的制定,对中国其他公益组织及公益项目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希望工程在社会公众中对于“公民互助”意识及其行动的倡导和服务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在希望工程实施20年之际,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希望以一种特殊的方式为希望工程庆生,即开展“寻访希望工程20年”公益活动。在全国集中寻找希望工程受益人、捐赠人、建设者、乡村教师、希望小学共5类典型,搜集一朵朵爱的浪花,寻找一个个爱的故事。这是面向全社会公众进行的一次审视、评估活动,其根本目的在于,吸取社会的智慧和力量,总结经验,弥补不足,推动希望工程乃至整个中国的公益事业继续健康发展。
本段历史成就
中国科技促进发展研究中心在对希望工程进行效益评估后得出了结论:中国青基会发起并组织实施的希望工程,已经成为我国20世纪90年代社会参与最广泛、最富影响的民间社会事业。希望工程实施以来,以协助政府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扶贫攻坚为宗旨,坚持"雪中送炭"的原则,通过救助因家庭贫困而失学的儿童继续小学学业,建设希望小学等措施,提高了贫困地区小学适龄儿童的入学率、巩固率、升学率,降低了辍学率,改善了办学条件,提高了办学质量,成效显著。希望工程促进了我国农村贫困地区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开辟了一条动员社会力量协助政府办教育的新路子。
以1996年为例,希望工程在695个实施县中安排的受助生数量占当年失学儿童总数的30.9%,希望工程的救助已经成为保障贫困地区儿童得以继续学业的重要方式。希望工程救助失学儿童的覆盖面广,县覆盖率达到74.7%。对734所希望小学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校均危房面积平均减少79.5%,校舍面积增加47.2%,操场面积增加75.4%,图书数量增加234.4。课桌椅配齐率和教具教学仪器配齐率明显提高,办学条件显著改善。希望小学建成以后,学校覆盖率的生源范围明显扩大,学生数量平均增加22.1%,教职工数量平均增加16.0%,教师队伍的质量有明显的改善。同时学校课程的开齐率、学龄儿童入学率和小学生升学率有非常明显的提高。
截止2001年12月31日,全国希望工程累计资助建设希望小学8,890所;累计资助失学儿童2,474,342名;累计资助“希望之星”20,543名;累计援建希望网校130所;累计培训希望小学教师15,898名;累计捐赠10,000套希望书库和3,000套三辰影库。
2009年11月19日中国青基会常务副理事长、党组书记顾晓今做客人民公益网畅谈希望工程20年发展成就。访谈中,她介绍了希望工程20年来,累计募集的资金有五十六亿七千多万,累积资助学生346万人,缓建边远山区、贫困地区的希望小学15940所。 顾晓今表示,希望工程是一个浩大的公益工程,是一个非常崇高的事业。希望工程之所以取得今天的成就,离不开党和政府、共青团领导的支持,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
“希望工程有一个使命,叫做‘助农民的后代人人有书读’,包含了多重的含义。”顾晓今介绍,首先,这一使命表达了希望工程的服务对象,是农民的后代,在农民的后代里,又是那些家境贫寒的孩子。上学读书代表着一种领域,“人人”代表着一种追求,追求社会的公正,追求一个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所以这一个使命,是希望工程一直在不懈追求着的。
“希望工程这些年有一种倡导,就是,不仅仅是给予人,重要的是助人自助。‘助人自助’的含义就是助你的服务对象或者受助人获得自我成长的能力,让他自己获得了造血的功能、机能。”
2014年10月30日,希望工程迎来了25年的生日。25年来,希望工程共募集捐款100.72亿元,资助495万名农村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继续学业,资助建设希望小学18396所。25年来,希望工程平均每天接受100万元捐款,平均每天有500多名贫困孩子得到资助,平均每天有两所希望小学落成。
捐赠项目
1、爱心助学行动
爱心助学行动是以资助我省城乡特困大、中、小学生,解决就学困难为宗旨的一项扶贫助教的公益活动,通过募捐建立“爱心助学基金”,结对助学,帮助特困学生学业,使其健康成长、成才。
捐赠办法:
(1)结对助学,资助特困学生标准:
①资助每位特困小学生小学阶段学业1200元;
②资助每位特困中学生初中阶段学业1800元;
③资助每位特困高中生高中阶段学业1800元;
④资助每位特困大学生大学阶段学业3200元;
(2)其它一般性捐款都进“爱心助学基金”,统一用于助学。
(3)捐赠用于资助特困学生生活和学习的各类物资。
2、援建希望小学
希望小学:即对贫困地区乡村小学予以资助,帮助其改造危旧校舍或新建学校,并统一命名为希望小学。
捐建标准:新建一所不低于20万元人民币(外币等值),并可由捐方命名;扩建或改建一所不低于10万元。
社会捐款1.5万元,同时由受助地方政府匹配0.5万元,可援建一个希望网校单点站。其中0.2万元用于希望网校管理工作经费; 社会捐款10万元,同时由受助地方政府匹配5万元,可援建一间希望网校多媒体教室,其中1.5万元用于希望网校管理工作经费;捐款多多益善,少少无拘,所有捐款统一进入“希望工程远程教育基金”。
3、三辰影库
即通过捐赠形式帮助我省中小学配建一个“音像电子馆”,以满足中小学生扩大知识面、开发非智力因素的需要,推动学校素质教育的提高。“三辰影库”每套包括VCD、电视机各一台、中外影视经典作品与中小学课程相套配的九年制义务教育全动画辅导教材等。
捐赠标准:全套1万元,也可按1800元或3600元捐建三辰影库音像电子馆。
赔送学校可按捐款人意愿落实。
4、保护母亲河行动
团中央、全国绿委、水利部、国家林业局和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共同发起“保护母亲河行动——迈向21世纪的绿色希望工程”,充分运用希望工程的经验,采用工程造林、项目管理和“一助一”等有效方式;用所有的赠款、物,在国家、省、市、县重点生态治理区,建设绿色工程、流域综合治理工程,资助贫困农户植树造林。
捐赠办法:
(1)50元钱捐植一棵树;
(2)2000元钱捐植一亩林或捐建一亩坡地改梯田;
(3)个人捐赠2万元以上、机构捐赠10万元以上,以捐赠者的名义为捐植的树林或捐治的流域命名;
(4)捐100万元,建立以捐赠者的名义命名的“保护母亲河——某某某绿色希望工程基金”;
(5)其他捐赠,无论多少都进入“绿色希望工程基金”,统一使用;
(6)捐赠用于植树造林、流域治理和项目管理的物资。
5、希望工程图书室
“希望工程图书室”公益项目内容为:通过发动社会的力量筹集资金,为贫困地区的中小学捐赠图书,建立“希望工程图书室”,以解决这些地区学校图书馆装备用书严重不足的困境,使这些学校的学生不仅有学上,而且有书读,为人才培养贡献力量。
“希望工程图书室”项目的社会捐款,主要用于选购农村小学师生需要的图书,这些图书是参照教育部中小学图书馆装备用书目录选编并经过有关专家精心审定、标准配置,每个图书室包含精品图书不少于1,000册,书目每年更新。“希望工程图书室”公益项目的目标是通过数年的努力,为全国万所希望小学分别建立有5,000册藏书的小型校园图书馆。
6、希望工程快乐音乐
希望工程快乐音乐为贫困地区乡村小学配备一套品种齐全的音乐器材,包括电钢琴、电视机、DVD影碟机、台式音响各一套,鼓号队乐器和服装各29套,儿童打击乐器59件,同时,培训该校的音乐教师,教会学生唱“希望小学校园推荐歌曲”。
通过项目实施,为学校配备音乐器材,提升受助学校音乐教师的教学水平,满足音乐教育教学需要,促进农村小学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让农民的后代人人都能享受到音乐教育的快乐,促进政府和社会各界重视贫困地区学生的健康成长。
捐赠、资助标准:
捐赠2.5万元为一所学校建设一个希望工程快乐音乐教室(捐款中的10%用于中国青基会项目服务、管理和行政成本)。
7、希望工程快乐体育
为贫困地区乡村小学配备篮球架(篮球)、足球门(足球)、单双杠、乒乓球台(乒乓球)、跳绳等一套符合国家标准的体育器材和设备,满足师生正常的体育教育教学和课外活动需要。通过体育老师教学和学生对体育器材设备的使用,加强各类体育项目知识的传播和普及,增强学生体质,增加学校和政府对体育教学的重视,促进和弘扬全社会关心青少年身心健康的良好风气。
捐赠、资助标准 :
捐赠2万元为一所学校建设一个希望工程快乐体育园地(捐款中的10%用于中国青基会项目服务、管理和行政成本)。
相关人物
徐永光
1989年10月
徐永光
30日,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对外宣布:面向海内外募集捐款,设立基金,开展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少年活动。从此,一项惠及数百万农村失学儿童、引起广泛社会关注的慈善事业——“希望工程”拉开序幕。
担任这个仅有10万元注册资金的基金会秘书长、法人代表的人名叫徐永光,时年40岁。10多年后,希望工程发展成为中国规模最大、成效最为显著的社会公益事业,徐永光却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直到2007年再次公开亮相时,他又有了一个新头衔——南都公益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1986年在广西调研时,大瑶山深处那些失学孩子的无助困境以及农村基础教育极端落后的状况,深深刺痛了徐永光的心。
几年后,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成立。掌握仅有的10万元注册资金,徐永光和三位同仁思索着基金会的发展方向。童年艰难的生活经历、当兵时在老乡家目睹的贫困场景以及大瑶山里那些孩子们渴望读书的眼睛又浮现在他的眼前,开展一个“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儿童”的募捐活动如何?
一天夜里灵感来了,“希望”两个字忽然在徐永光脑海里跳出来——儿童是家庭的希望、国家的希望;教育是民族的希望;基金会的事业也将因救助失学儿童而充满希望。于是,“希望工程”取代了最初的“春雨计划”,正式定名。“其实,当时这只是一种理想,对于到底能做多大规模,产生多大社会影响,我们心里没底。”20年后,回忆起“创业”时的雄心壮志,徐永光如是说。
1989年夏,募捐信一经发出,就收到了强烈的社会反响,社会各界纷纷解囊,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也给予热情援助。后来,邓小平同志欣然题写了“希望工程”四个大字。
当初,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计划到1995年,每年直接救助5万名失学少年,建立30所希望小学。然而,1994年的统计数据显示,仅用4年时间,希望工程救助的失学儿童已突破百万,建立希望小学近千所!
2009年,走过20年风雨历程的希望工程已硕果累累:募集捐款56.7亿元人民币,资助逾346万名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继续学业,建设希望小学15940所,培训乡村教师5.6万余名。
“希望工程的价值可以用3个尺度来衡量。”徐永光说。
就经济价值而言,56亿余元的捐款在20年间从富裕地区流向贫困地区,从东部流向西部,从城市流向农村,推动了社会分配更加公平;
站在教育价值的角度,300多万失学儿童重返校园,改变了命运,1.5万余所希望小学占全国农村学校的百分之四;
从精神道德文化价值来看,参与希望工程使人们的心灵得到净化,使人与人的关系更加和谐、美好。正如一位抱着刚出生的孩子并以孩子名义捐款的年轻妈妈所说:“我帮助的不是一个孩子,而是两个。”
徐永光说:“这种自愿的慈善行为增加的是一种社会资本,是希望工程最重要的价值,也是它历经20年不衰的根本原因。”探索——公众监督、科学管理、法律保护
希望工程作为一个公益品牌,从其诞生到做大、做强,更需要理性的思考与科学的管理。
初创时,所有工作人员每天回家一项主要任务是发动家人,照着各种名录抄写募捐信的信封。后来希望工程相继在人民日报等各大报纸上登出募捐广告。“这相当于发出了上千万封募捐信,影响力和公信力一下子提高了。”徐永光说。
1992年4月,中国青基会和各省级青基会推出“希望工程百万爱心行动”,开始实行“一对一”的结对救助。当年,希望工程累计救助失学儿童人数从3.2万增加至约30万。
制度的设计不仅要利于公众参与,更要利于公众监督。监督是希望工程健康发展“最好的保护神”。
验收希望小学时常常能看到这样的场景:捐款人和青基会工作人员拿着卷尺,一点点地量教室、走廊,再与设计图纸核对。汶川地震后,对重灾区的希望小学进行调查后发现,无一名师生因希望工程援建校舍垮塌而死亡。“希望工程没有辜负社会的期望,经受住了八级地震的考验,这让我很欣慰。”徐永光说。
管理水平提高促进了事业快速发展。1995年,希望工程完成了商标注册,又举起了用法律保护公益品牌的大旗,挽回了资金“体外循环”、某厂商擅用苏明娟“大眼睛”照片打商业广告等行为给希望工程造成的损失。
道路——“让所有儿童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利”
徐永光常说:“要让所有儿童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利。”经过20年发展,希望工程的第一个救助对象张胜利已经回到村里执教;希望工程形象代言人——“大眼睛”苏明娟过起了城市白领的平凡生活……徐永光开始为另一群孩子奔走。
“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随着进城务工的农民数量越来越多,他们的子女分为两类——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徐永光说,很多留守儿童面临着家庭教育和亲情缺失的难题;流动儿童则陷入了读书难、融入城市生活难的困境。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妥善解决,不仅会影响这些孩子的成长,而且对国家和社会的未来不利。于是,在政府和市场之外,徐永光开始探索农民工子女教育的“第三条道路”——民办非营利公益学校。
成立于2007年的南都公益基金会提出了旨在改善农民工子女教育环境的“新公民计划”,计划用5年到10年时间,投入两亿元,资助建设100所民办非营利 新公民学校,同时带动政府扶持和社会捐赠。
两年多来,南都公益基金会已建立起7所新公民学校。徐永光说:“再经过两年左右努力,新公民学校将初步确立其公益学校的教育品牌标准,包括资源动员结构、治理模式和特色教育内容等,为公益学校探索一条发展之路。从这个意义上讲,新公民行动的创新和面临的挑战不比希望工程小。”
20年的公益之路让徐永光看到,基金会最重要的使命,在于研究发现问题,从而进行社会创新。“很多社会问题,可以通过政府、企业之外的‘第三部门’——社会组织通过社会创新来解决。非公募基金会代表了中国‘第三部门’的发展希望,将对中国民间公益的生态建设起到积极作用。”
从公募基金到非公募基金,从“公办民助”的希望小学到“民办公助”的新公民学校,20年间,徐永光始终在探索;20年间,徐永光“让农民的孩子人人有书读”的信念从未减弱。
因为对贫困地区基础教育有着切身感受,青基会创建团队都不约而同把目光锁定于一个目标——教育。上世纪80年代末,我国每年约有100多万小学生因贫辍学。这样的时代背景也令“希望工程”成为必然。1989年10月30日,中国青基会向海内外宣布:实施以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少年为主旨的希望工程。“我把生命中最宝贵的一段献给希望工程,是大瑶山孩子的呼唤,也是命运的呼唤;是生活信念的理性选择,也是一种合乎逻辑的人生必然。”徐永光如此表达自己的“希望工程”情结。
最得意之作——新中国第一个募捐广告
10万元注册资金和1万元工作经费,对于刚成立的青基会来说,连基本的办公成本都不够。按青基会成立之初制定的最低资助标准——每个失学儿童每学期20元助学金,即便在全国资助5万名孩子,每年也需募集200万元。这简直是天文数字!
那段日子徐永光琢磨最多的就是找钱。老家温州的企业家用信函推销产品的做法给了他启发,于是青基会首先尝试的就是广发募捐信。当年9月开始,青基会向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的工矿企业发出13万封募捐信,为建立“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少年基金”募捐。工作人员按《邮政编码大全(工业企业卷)》上的地址抄写信封。十几万个信封,上班抄不完,下班背回家抄,不仅自己抄,还发动家人帮忙。徐永光也不例外。
募捐信发出后引起很大反响,因为当时国内还没有这种募捐方式。一般每批信函发出后两周到一个月,就会出现一个捐款小高峰。在大约发出去20万封募捐信后,青基会一共收到了约20万元捐款,这在当时已经非常了不起了。然而,徐永光仍觉得效率太低。有什么更有效的筹款方式呢?徐永光一天夜里翻阅报纸时灵机一动,何不将募捐信登报呢?像《人民日报》这种发行量几百万份的报纸,公信力和影响力都非同一般,而且当时在《人民日报》登四分之一版面的广告只要1万到2万块钱。第二天,徐永光跟同事兴奋地谈起这一主意,大家觉得好是好,但认为不一定行得通。半个多月后,见还没有动静,徐永光叫来青基会筹资部的工作人员问怎么回事。对方表示报纸上好像从未登过这种广告,而且他们也拿不准募捐信是否会有暴露社会阴暗面、给政府丢脸之嫌。
徐永光一下火了,“谁有上面的红头文件,规定不能在报纸上登募捐广告?我们做都没做,怎么就知道不许做?”由于儿童节临近,徐永光要求筹资部一定要在“六一”前把广告登出去。很快,一份募捐广告的创意出来了,徐永光亲自写下了一个失学女孩的故事:陕西镇安县贫困地区有一个12岁的女孩卿远香,她是个品学兼优的学生。去年父亲病逝,母亲带着她和不到四岁的妹妹过着艰难的生活。她失学了,白天喂猪、砍柴,晚上拿出珍藏的课本自学。期末考试到了,她匆匆干完活,跑到学校,在剩下的半堂课里认真地答完考卷。在考卷的末尾,她含泪写下四个大字:我想上学!
筹资部负责人忐忑地找到《人民日报》广告部,没想到对方痛快地答应了。1991年5月25日上午,青基会小院一片欢呼。刚刚送到的《人民日报》在第八版上刊登了“希望工程——为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少年募捐”的广告。这也是新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募捐广告。
青基会乘胜追击,先后与《光明日报》、《工人日报》、《经济日报》、《中国青年报》等报刊联系,这些报刊不久也刊登了这份募捐广告,一些地方报刊和文摘报还免费进行了转载。至今,徐永光还将这一大胆之举视为最得意之作。[2]
邓小平和自己的孙女
邓小平同志非常关心和支持希望工程。1992年6月和10月,他让家人以“一个老共产党员”的名义,向希望工程捐款五千元。
邓小平和自己的孙女
1991年11月1日为希望工程题词:“支持希望工程,关心孩子成长。”他多次捐款,并多次到贫困地区看望失学的孩子。1996年9月,他指示将二十套出访时外国友人赠送的高级音响设备转赠贫困地区的学校。
在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捐赠档案中,还有不少中央领导同志的名字:李鹏、朱镕基、李瑞环、胡锦涛、李岚清、乔石……
稻菽飘香,桃李芬芳。坐在四周被金黄的稻田环绕的广西百色市平果县希望小学崭新的宿舍里,23岁的周标亮对记者说:“眼前这满眼金黄的稻浪,就如邓爷爷为我们播撒的希望的种子。”
这位在山旮旯任教的乡村女教师,被海内外众多媒体称为“希望之星”。是一代伟人邓小平对希望工程的关心和支持,改变了周标亮的命运,也点燃我国数以百万计失学儿童的生命之火。
周标亮说:“每当回想起我的成长历程,我就情不自禁地想起我的恩人邓爷爷,想起他老人家倾注大量心血的希望工程。”
1989年10月,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发起了旨在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少年重返校园的“希望工程”。1990年9月5日,邓小平欣然为“希望工程”题名。1992年6月10日,中国青基会的捐款接待室来了两位军人,他们拿出3000元人民币,但不留捐款人姓名。工作人员一再称按规定必须留下捐款人的名字,为后人留下一份责任与爱心的清单。两位军人说,如果一定要留姓名,就写“一个老共产党员”吧。同年10月6日,两位军人再次来到中国青基会,以同样的方式捐款2000元。
后经中国青基会多方了解,才知道这位“老共产党员”就是敬爱的邓小平同志。
邓小平为“希望工程”题名
中国青基会经过认真的讨论,决定将这5000元捐款用于小平同志早期工作、战斗过的广西百色。1929年12月11日,邓小平亲自组织领导和发动了百色起义,创建了红七军和右江革命根据地,并建立起右江苏维埃政权。
5000元捐款最终用于周标亮当时就读的百色市平果县希望小学。包括周标亮在内的25名贫困失学儿童成为受益者。
周标亮的人生从此发生了转折。周标亮说:“有一天,我的班主任找到我说,你很幸运,你得到了邓爷爷的资助,你可以继续上学了。当时,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周标亮非常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并发奋读书。她代表百色贫困儿童在写给邓爷爷的信中说:“当我们得知您以‘一个老共产党员’的名义向希望工程捐赠了5000元钱,又知道我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把这笔钱用于救助我们百色革命老区的失学孩子时,我们激动得哭了。”“我们感到,虽然您在北京,离我们好远好远,但您的心与我们的心贴得好近好近。”
从平果县希望小学毕业后,周标亮考上平果二中,又升入百色地区田东民族师范专科学校,并在学校里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2000年7月,她从田东民族师范专科学校毕业后,按照她的愿望,又回到她当年就读的平果县希望小学任教。如今,作为学校语文老师,她同时兼任校少先队总辅导员。
2000年9月15日,周标亮被希望工程选为“希望之星”,荣任2000年悉尼奥运会我国两名形象大使之一,到澳大利亚与来自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青少年代表联欢。
如今,小平同志资助的25名曾经失学的孩子,包括周标亮在内已有4名大学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有11名正在读大学或已被大学录取。[3]
折叠编辑本段同类项目
“春蕾计划”
“春蕾计划”是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于1989年组织实施一项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女童重返校园的社会公益项目。“春蕾计划”通过开办“春蕾班”,捐建“春蕾学校”等形式救助贫困失学女童。
“红十字天使计划”
"红十字天使计划”是2005年8月以来中国红十字基金会推动的重点公益项目,其宗旨是关注贫困农民和儿童的生命与健康,广泛动员国内外的社会资源,募集资金和医疗物资,资助贫困农民和儿童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对患有重大疾病的贫困农民和儿童实施医疗救助,协助政府改善贫困乡村的医疗卫生条件,捐建农村博爱卫生院,培训农村医务人员,促进我国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
“母亲水窖”
“母亲水窖”是一项集中供水工程,是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2001年开始实施的慈善项目,重点帮助西部地区老百姓特别是妇女摆脱因严重缺水带来的贫困和落后。
为了帮助西北黄土高原缺水地区人们特别是妇女迅速摆脱因严重缺水带来的贫困和落后,在全国妇联的领导下,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实施了一项计划,即向社会募集善款,为西北缺水地区捐修混凝土构造的水窖,使她们能利用屋面、场院、沟坡等集流设施,有效地蓄集到有限的雨水,以供一年之基本饮用水。(本文来源:公益时报 )
希望小学
金寨县南溪镇。重峦叠嶂的山坳里,徐向前元帅题写的校名:“金寨县希望小学”,在旷野山乡中自有一番意味。[4]
第一所受助的学校
迎着朝阳冉冉升起的国旗,小学生们排队行注目礼。
两层楼的校舍,宽敞的大操场,天真活泼的孩子们做课间操———在这个和谐生动的背景下,几行大字引人注目:“挽救一个流失生,就是挽救一个未来;保住一个在校生,就是保住一个希望。”
时间拉回到1990年2月,当时的团中央书记处书记李克强带领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考察组,顶风冒雪,来到大别山深处的金寨县。
考察组一行跋山涉水,深入到乡村和学生家庭,并同县委有关同志座谈。最后,一个扶助贫困生的希望工程计划有了具体目标:一、对失学的少年进行救助,解决无钱上学的问题;二、援建希望小学,解决无学可上的问题。
考察组决定:在金寨县南溪镇援建全国第一所希望小学,同时救助全县五百名失学的适龄儿童。
于是,勘察、选址、筹备工作提上了县委工作的日程。
金寨县山乡沟沟坳坳、革命老区人民男女老少,记住了这一天———
1990年5月19日,中国第一所希望小学在南溪镇落成。
骄艳的阳光把青山翠岭涂抹得一片生机,昔日荒寂的山乡,沉浸在热烈的节日气氛中。成群结队的新生穿上了新装,簇拥在“希望小学”的校牌和迎风招展的国旗下,表情庄严。从此,这些渴求知识的孩子捧起了书本,有了自己的学校。
中南海内爱心涌动。
自1992年4月起,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向全社会发出“百万爱心行动”的倡议,创造了捐受双方结对挂钩,定向资助的新模式;1994年初,以“跨世纪的钟声”大型义演拉开序幕的“1(家)+1助学行动”,进一步完善了定向资助模式,使希望工程在全国迅速发展。
漂亮的校园和快乐的学生
金寨县作为全国第一个实施希望工程的县,累计接受捐资近二千万元,救助小学生近万人,中学生九十二人,建校五十四所(其中中学九所,小学四十五所)。
“希望”的种子,孕育了燎原之火。在金寨县兴建的“希望小学”:勋贤中小学、黄鹄小学、金塘小学都初具规模。金寨县南溪镇第一所希望小学,学校的实验室、荣誉室、图书室、微机室,显示了现代教育多方面发展的趋向。
原金寨县希望工程办公室主任说,希望工程的实施,显示了多方面的效益:一是改变了失学孩子的命运;二是在发展基础教育事业中发挥了重要辅助作用;三是增强了全社会的重教意识;四是架起了经贸合作的桥梁;五是打开了对外开放的窗口;六是倡导有益的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
金寨县希望工程实施以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建起了全国第一所希望初级职业中学———安徽省金寨希望初级职业技术学院;
培养出全国第一位由希望工程救助升入高校的大学生、研究生张宗友(后为南京大学现代汉语硕士研究生);
建立了第一批希望书库。
第一所希望小学校长说,希望小学的发展,依赖全国上下的支援,也有县里领导的支持。县各级领导多次向希望工程捐款,参与具体活动,县委书记赵波不仅捐二百元,还救助两名孩子返校读书。
后圆恩寺胡同。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的工作人员说:“我们每天都生活在爱的海洋中,为了失学的孩子重新回到课堂,全国人民伸出了友爱的手,献出了滚烫的心……”
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秘书长徐永光说,1989年10月30日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成立,希望工程的第一块基石是铺在河北省涞源县桃木疙瘩村,当 时第一位受助人是一个名叫张胜利的初中生;而第一所希望小学是在安徽金寨县。
在金寨县希望工程硕果累累:据对1990年开始救助的五百名受助生逐个访查,到1997年已有三百六十六名毕业,三百四十二人升入初中,升学率达百分之九十三以上。受助生简继东在技校毕业后,回乡种中草药,成了远近闻名的能人。他还自费办培训班,带领大家致富。
其他相关
圆梦行动
“2007共同关注·希望工程圆梦行动”将突出宣传党和政府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新的扶助政策,传达党和政府的关怀;深入展示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自强不息、励志成才、报效国家的精神风貌;广泛动员社会参与,为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捐赠资金、勤工俭学岗位等,助人自助。希望工程实施18年来,始终坚持“助农民的后代人人有书读”的使命,累计接收社会捐款逾35亿元人民币,在农村贫困地区援建希望小学13000余所,为304万多名农村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提供资助,其中,资助的大学生就达10多万名。今年,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开始实施“希望工程全面升级”战略,将传统的“救助模式”拓展为“救助——发展模式”,由“授人以鱼”转变为“授人以渔”,在为希望工程受助学生提供资金资助的同时,还要为受助学生发展能力提供帮助。此次推出的“2007共同关注·希望工程圆梦行动”,将重点资助今年考取大学的新生,缓解他们由家门入校门的经济困难;受助学生在大学期间,可以继续申请希望工程的资助;全国的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系统还将动员企业为受助学生提供勤工俭学岗位,组织他们参加社会实践和公益服务活动。
中央电视台高度重视 “2007共同关注·希望工程圆梦行动”,对节目的制作和活动的报道进行了全面部署。从今年6月到9月,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将在频道开设专栏,以新闻、专题、公益广告、晚会等多种形式,多角度报道、推动这次活动。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主任梁晓涛表示,参与发起圆梦行动是中央电视台作为国家主流媒体带头履行媒体的社会责任,呼唤爱心,倡导和谐的具体体现。启动仪式结束后,中央电视台《共同关注》栏目的数十名记者将奔赴西南、西北等省份寻找贫困学生,进行采访报道。
共青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胡春华与中央电视台副台长罗明共同点亮“2007共同关注·圆梦行动”标志物,并向中央电视台记者采访团授旗。
“2007共同关注·希望工程圆梦行动”开辟了专门的活动网站:(上大学啦)。符合资助条件的大学新生可通过该网站申请资助;申请学生的资料将在网站上发布。有捐赠意愿的热心人士、机构和企业可在网站上选择、结对资助大学生,并通过银行、邮局,网络在线等方式进行捐赠。
希望工程图书室
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发起实施的“希望工程图书室”这一文化扶贫工程,作为希望工程的一个组成部分,意义深远。
“希望工程图书室”都建立在希望小学和贫困山区农村小学。那里的文化设施比较简陋,生活也很艰苦。虽然简陋的文化设施、艰苦的生活环境对青少年的学习成长有不利的一方面。同时也要看到,“多难兴邦”,贫困和逆境也可以磨砺克服困难的意志,锻炼吃苦耐劳的品格。古今中外许多有成就的文学家、科学家、政治家,都是自幼从贫困和逆境中奋起,以坚韧不拔的毅力战胜困境,取得成功的。学校不仅是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课堂,也应该是塑造人格、磨练意志的战场。只要肯奋发图强,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必将成为祖国的有用之才。
我国地域辽阔,自然条件,文化条件极不平衡。这是历史长期遗留下来的老问题:有旧社会不合理的制度造成的,也有近代外国侵略造成的,也有我们自己的失误和无知造成的。改变落后,建设繁荣富强的现代化社会主义祖国,我们人人有责,21世纪的青少年更是责无旁贷。古人说善读书可以医治愚昧。脱贫首先要脱愚,要想改变我国贫困地区的落后面貌,就必须向贫困地区输送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知识就是力量。但愿大家努力学习,充分利用“希望工程图书室”的条件,为改变家乡面貌,推动祖国的现代化,做出自己的贡献。
希望工程之星
1999年,为纪念希望工程十周年,由我国天文学家发现的一颗永久编号为7497号的小行星被命名为“希望工程星”。该小行星是由北京天文台施密特CCD小行星计划课题组的专家于1995年发现的,1997年得到小行星国际组织的认定。鉴于希望工程十年来在海内外影响巨大,有关专家决定把这颗小行星献给希望工程及关心支持希望工程的社会各界人士。经申请,1999年2月2日,“希望工程星”得到小行星国际组织的承认。
青基会章程
全称为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章程,共七章。
·第一章 总 则
·第二章 业务范围
·第三章 组织机构、负责人
·第四章 财产的管理和使用
·第五章 终止和剩余财产的处理
·第六章 章程修改
·第七章 附 则
参考资料:
1. 希望工程启动-大国脚印
2. 希望工程发起人徐永光的20年公益路 . [2015-10-30]
3. 播撒希望的种子——邓小平与“希望工程”
4. 全国首所希望小学徐向前元帅亲题校名 . [2015-10-30]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这加入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