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千分一公益网

 找回密码
 点这加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导航
搜索
查看: 561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华社:“微公益”转正 民间慈善需政府理念转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12-6 01:12:09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微公益”转正 民间慈善需政府理念转型



   时间:2011-11-25 15:35:00来源:新华社 编辑:中国网事组 作者:乌梦达 周强  图片作者:陈晔华


 
   新华社广州11月25日专电 慈善诚信普遭质疑,让不少人对慈善望而却步。但是,在广东东莞,一位被网民亲切称为“助学大王”的坤叔因推广自己的“微公益”理念,而备受网民关注。

  几个草根民众,通过网络,找到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做一点力所能及的慈善,这种“微公益”在互联网盛行,但过高的门槛和自身存在的短板却限制了微公益的发展。能否降低慈善门槛,让微公益不再步履蹒跚?坤叔7年的艰难转正之路让更多人看到了“微公益”发展的希望。

  (核心网事)“助学大王”坤叔的23年“微公益”  

    坤叔原名张坤,今年65岁,当过民办教师,又办了民营企业。他为自己的微博取名“助学的坤叔”,被网民称为“助学大王”。23年来,他和他的团队足迹遍布广西、安徽、湖南、四川等地,累积捐助4000多人。

  坤叔把他的助学模式概括为三句话:“一对一”,随缘结对;直接交往,财、物不经中间人;一管到底。坤叔说,这种方式绝对透明,“我们不接受社会捐款,所有管理和行政费用都是自己掏钱。”

  坤叔倡导的微公益,慈善主体既不是国家机构,也不是大企业家,而是一个个草根群众。“我们提倡每人每月捐献收入的千分之一,积少成多,坚持不断,让公益成为习惯。”张坤表示。

  也正因此,当慈善诚信普遭质疑、不少人对慈善望而却步时,张坤的“微公益”理念却感召了1300多人参与。很多人通过微博联系到张坤,找到了助学的儿童,也在奉献爱心中收获了感动和温情。

  网友“鸣音袅袅”说:“助养的小女孩借同学手机给我发短信问好。她说,坤叔前些天去看他们了,她们很喜欢这个慈祥的叔叔。她说,那边还不算冷,姐姐在广东冷吗,要注意身体。看着短信,鼻子酸了。人间真情常在,再富有的人,也有需要人帮助的时候;再穷的人,也有帮助人的能力。”

  在张坤办公室的书柜里,有1000多张照片,记录了他头发由黑变灰白的过程,也见证着受助学生的成长。“当时还是小不点儿,现在都是大学生了。”拿着相片,回忆当年情形,张坤自豪地说:“看他们成长,很有成就感。”

  这期间,张坤中风一次,做过两次心脏手术,但外出助学的脚步从来没有停止。

  (记者调查)微公益的困惑

  互联网时代成长起来的“微公益”,强调的是草根参与并创造价值。像张坤这样的微公益践行者,并不在少数。

  在江西南昌,一个残障人托养中心的公益微博引发了市民关注。通过这个微博,一些爱心人士开始了解和关注残障人这一特殊群体,并纷纷伸出援手关爱和帮助他们。在深圳,热心公益的网民“黔龙爷”今年9月发了一条题为“西海固日志”的微博,让很多好心人了解了宁夏回族自治区彭阳县大坪村希望小学师资严重匮乏的情况,继而找来众多网友出手相助。

  北京师范大学壹基金研究院院长王振耀认为,民间慈善大多强调从微不足道的事情着手、积少成多。它的优势是门槛低、成本低、可人人参与、互动性强、效率高。但是单纯利用网络、缺乏机构的规范管理,轰轰烈烈的微慈善也面临诸多困境。

  对张坤来说,年事渐高体况日下,助学团队却日益壮大,靠他的道德魅力感召的团队怎样才能走得更远,成了张坤挥之不去的担忧。

  (延伸阅读)“微公益”转正需政府理念转型

  近年来,民间慈善组织如雨后春笋般发展壮大,已成为慈善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民政部2010年底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共有基金会2000多家,其中非公募基金会占一半以上。如何改变身份难认证、政府监管弱化等诸多困难,让汇聚各种社会力量的民间公益更规范、更有章可循,成为各方讨论的热点。

  坤叔团队所在的东莞市民间组织管理局局长利伟中在接受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采访时表示,现在的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民办非企业登记管理暂行条例,是在1998年颁发,历时十多年,某些方面存在滞后。

  2011年8月5日,东莞在国内率先宣布对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松绑”,公共服务类社会组织可直接申请登记,不需要再找业务主管单位。2011年10月,坤叔助学团队终于成功注册为民间组织,名称定为“东莞千分一公益服务中心”。

  近期,广东省出台《进一步培育发展和规范管理社会组织的方案》。明确提出,从2012年7月1日起,除特别规定、特殊领域外,将社会组织的业务主管单位改为业务指导单位,社会组织直接向民政部门申请成立。与此同时,广东将引入竞争机制积极推行“一业多会”,改变“一业一会”的垄断格局。

  这意味着,像张坤这样的草根慈善团体的“转正”门槛将大大降低。许多有识之士认为,规范社会公益组织发展,重在监管,而不是把“人”挡在门外,这样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才有良好空间。(完)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这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千分一公益网 ( 粤ICP备15081700号-2 版权所有©东莞市鸿城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GMT+8, 2024-11-22 07:22 , Processed in 0.155565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