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千分一公益网

 找回密码
 点这加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导航
搜索
查看: 10331|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南方都市报] 辗转4000公里 终于找到你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3-17 04:52:36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坤叔 于 2014-3-17 05:41 编辑

辗转4000公里 终于找到你
坤叔助学团队再次入川,在当地学校帮助下找到灾后助学的孩子,还带回60人助学名单

日期:[2014年3月10日]  版次:[DA01]  版名:[莞周刊]  稿源:[南方都市报]    
  


  “举牌男孩”徐广 考上重点


    “窝棚女孩”王小草  住上新家


    “川莞班女生”王雨莎来莞打工


王鑫屋子里唯一的小灯泡点亮了。王鑫是为数不多中途被弃捐的学生。
这一次,助学团志愿者尹东任承诺“支持你到大学毕业”。 南都记者 刘媚 摄


    跋涉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川蜀山崩地裂,举国悲恸。

    2个月后,重灾区青川县马鹿乡小学130名4年级的孩子被接到东莞复课,东莞和马鹿两个陌生的地方也因此结缘,爱心在两地间不断游走。这批川莞班的孩子呆足了半年,他们在东莞学会了跳拉丁、吹葫芦丝,还体验了英语会话和国际礼仪等精彩课程。这次旅程是大多数孩子第一次走出大山,见识到外面城里的世界,7个月后,孩子们哭着登上回程的火车,很多爱心市民涌入车站送别。

    汶川地震一周年,灾区重建,爱心再度串联起了东莞和马鹿乡。20 0 9年4月,南都携手千分之一公益坤叔助学团队,赴马鹿乡中心小学助学。远在1000多公里之外的东莞爱意沸腾,很多市民争抢报名认领孩子,一共有50名贫困孩子与东莞结对。

    由于路途遥远精力不济,当年资助的很多孩子如今都失去了联系。5年过去了,他们现在还好吗?马鹿乡小学的新校舍建得怎么样?川莞班的孩子们已经到了初中毕业的年龄,当年的“那些花儿们”都去哪儿了?上个月底,南都记者随坤叔助学团队再次入川,行程4000余公里,终于找到了那些曾让我们牵肠挂肚的熟悉面孔。这一次,应当地要求,坤叔又带回了需要帮助的60个贫困孩子名单,等待热心人认助。

    40小时数千公里的找寻

    “路太远不方便走动,不知道他们在读书还是出去打工了,也不知道马鹿小学现在到底怎么样?”一起入川的助学团成员尹东任拽着一沓资料和100多张彩色照片,那是2009年他跟随坤叔来马鹿乡小学,给孩子们拍下的留影。尹东任当年也资助了3个孩子,每到开学他就把学费寄到马鹿乡。从前年9月开始,寄出去的钱总是被退了回去,3个孩子也始终联系不上。

    2月23日夜里8点,坤叔终于抵达青川县马鹿乡。坐在乡镇的宾馆大堂里,70岁的老人家再也扛不住,来不及办理入住手续,颤巍巍地掏出了随身药物塞进嘴里。从东莞出发,坐火车到达陕西汉中,再辗转4个小时大巴绕道广元、剑阁,这一路消耗了坤叔将近40个小时。因为患有冠心病不能坐飞机,他每一次入川看望孩子,都要经过这番折腾。

    为了不让学校安排孩子们列队欢迎,坤叔没有告知校方详细的行程。第二天清晨,助学团一行带着糖果和饼干“突袭”了马鹿乡小学。

    废墟旁建起的新学校

    原来的马鹿乡小学在一座土山坡上。5·12地震时,正是马鹿乡小学的午休起床时间,很多孩子刚从宿舍出来,正准备走向教室,因为撤离及时,1400多名师生没有人员受伤。不过,除了一栋新建的教师宿舍外,学校其他建筑全部倒塌,校舍、桌椅、书包文具全埋进了瓦砾。如今,这里已经成了马鹿乡标志性的地震遗址,一堆堆瓦砾上长出了荒草。

    地震之后,马鹿乡小学搬到了距离山坡不到1000米的公路旁边。2009年助学团第一次进入马鹿乡,孩子们坐在蓝顶板房里上课,来往搬运砖头和砂石的车辆每天从板房前呼啸而过。每到吃饭时间,孩子们捧着粗馍馍和绿豆稀饭,顾不得扬起的灰尘,眼巴巴站在路边吃饭。

    5年之后,新建的马鹿乡小学立在路边,粉墙黑瓦的楼栋焕然一新,乡村小学里常见的泥土操场被换成了塑胶跑道。清浅的青竹江从校门口经过,在阳光还没有撕裂雾气的清晨,走在校园里,潺潺的流水声和清脆的读书声交叠入耳。

    “学校条件很不错,比我们东莞市很多小学建得都要好。”常年行走在山区助学,坤叔说对比广西和贵州等地,同处在山区的马鹿乡小学校园环境颇让他惊艳。

    50个孩子有18个已去打工

    经过一上午的联系确认,校长赵仕明带来了50个孩子的全部信息:除了11个还在马鹿乡小学和旁边的初中念书外,还有21个孩子散落在青川、广元和江油等高中学校,剩下的18孩子已经初中毕业外出打工了。

    听到自己资助的3个学生都已经外出打工,尹东任有点小小的失落。2009年,他和妻子曾一一到他资助的3个孩子家中家访,虽然只是匆匆一见,但他和孩子们都玩得很开心。“打工也不是坏事,但我还是希望能资助他们继续读书。”

    在学校办公室,助学团见到了11个还在马鹿乡读书的孩子。5年没有联系,孩子们已经不太记得东莞的这群客人,直到坤叔拿出5年前第一次来马鹿乡拍下的照片,才勾起他们的回忆。“那时候我才一年级,长得好傻啊!”看着当年与坤叔的合影,六年级的王小草终于露出了腼腆一笑。5年前,才7岁的她穿着娃娃衣,留着波波头,留影时嘴角的鼻涕还没来得及擦。

    唯一坚持的助学团队

    有孩子告诉坤叔,和东莞的叔叔阿姨一直保持联系,每年都能收到学费。也有孩子说,资助的叔叔阿姨换了电话,手机怎么都打不通。“没收到学费不要紧,我们回去再帮你重新找新的好心人。”一一和孩子们确认信息后,坤叔不忘叮嘱他们,收到钱就给资助人写信打电话表达感谢。

    “太谢谢了。地震之后,学校很多孩子都有人资助,但现在还持续的就只有你们这一批。”校长赵仕明告诉坤叔,在地震过后的头一年,很多助学团都来到青川,找到各个中小学。当时,马鹿乡小学几乎所有孩子都是资助对象,不过几年过去了,灾后重建完成后,再加上有些孩子已经毕业,许多资助关系已经中断了,坤叔的千分之一公益是这些年来唯一还有联系的助学团。

    对话

    坤叔:再访灾区,阴霾已慢慢走开

    南都:东莞和青川相隔1000多公里,您身体一直不好,来回一趟非常不容易,为什么要坚持做这个回访?

    坤叔:回访看望孩子,是我们助学一直以来的习惯。千分之一公益只是一个对接的平台,我们每年到各地走访带回贫困孩子的信息,然后联系爱心人士进行点对点地助学。但山区多是留守儿童,父母常年在外打工,没有固定联系方式,如果不经常走访沟通,资助很容易就会中断,也是给资助人一个交代。到目前为止,千分之一公益在全国7个省、11个县有助学点,通常每个学期团队都会到各个学校去看看,青川路途实在太远,所以过了4年才去。

    南都:地震近6年后再回访马鹿乡,和您2009年第一次去探访学校时,有什么不一样的感受?

    坤叔:这几年灾区变化很大,交通比以前方便了很多,几乎所有的房子也新修盖好了,感受最深的还是这里的人,包括孩子已经走出了地震的阴霾,回归到了正常的生活状态,该工作的工作,该上学的上学。不像当年,每个人心情沉重,大人小孩脸上都挂着阴郁不安的神情,一谈起地震,大家伙就一起直掉泪。再次来到马鹿乡,以前的那份神圣感没了,因为这里的生活已经回归到正常的生活轨道,不需要我们更多的同情和哀伤,这是好事。

    南都:当年捐助了50个孩子,现在有18个已经外出打工,只有32个孩子还在就读,这样一个比例在您去马鹿乡之前有想到吗?

    坤叔:这18个孩子都是初中毕业后外出打工,并不是中途辍学,这样一个比例在山区农村很正常。我们在广西、贵州、湖南、江西等山区都有助学点,很多农村孩子初中毕业以后,都选择出去打工。比如在凤凰,有一年资助的一批初三孩子,毕业以后60%都不再上学了。这几年,升学的比例还提高了一些。

    02-05版

    采写:南都记者 洪灵芝 摄影:南都记者 刘媚

    东莞---30小时火车1800公里---陕西汉中---2小时大巴180公里---广元--- 1小时50公里--- 剑阁---1小时50公里---马鹿乡---2.5小时180公里---江油---2小时150公里--- 广元--- 30小时1800公里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2#
 楼主| 发表于 2014-3-17 05:36:2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坤叔 于 2014-3-17 05:39 编辑

回顾:


莞川同燃爱心烛光
2009-05-11 03:49:00 来源: 南都网(广州) 跟贴 0 条 手机看新闻  



热闻快读


  家访、和同学座谈、发糖果。昨日,坤叔助学团队成员甫一到达青川马鹿乡小学,就马不停蹄展开家访等活动。下午6点,有30多名受捐助的孩子陆续返回了学校。老师把他们召集在一起,和坤叔团队成员座谈。团队成员告诉孩子们,在千里之外的东莞,坤爷爷和很多叔叔阿姨都在关心和帮助他们,并鼓励他们好好学习。

  同时由东莞企业资助的1000双雨靴也于昨日赶赴四川,明晚,青川和东莞将同时点亮烛光,祭奠逝者。

  热度系数:

  “四4班的徐文康、川莞2班刘瑞丹、六5班鲜玉婷……请听到广播后马上到五年级2班教室集合。”马鹿乡中心小学的广播站反复播放着这段通知。近半个月来,这些名字牵动着许许多多东莞热心人的心。昨日下午,这些孩子都来了,他们端端正正地坐在小马扎上,等待东莞热心人的到来。

  “同学们,我们今天代表东莞的坤爷爷和叔叔阿姨们来看你们的,从这个学期开始,坤爷爷和东莞的叔叔阿姨们将会一直支持你们,直到你们念大学,也希望你们好好学习,开心快乐地生活。收到叔叔阿姨的汇款后,记得回信,告诉他们你们的生活。”坤叔助学团队成员告诉孩子们。

  “谢谢坤爷爷,谢谢东莞的叔叔阿姨!”孩子们齐声回答。

  “笑一笑!”一位团队成员用数码相机给孩子们一一拍照,照片将带回东莞,传到捐助人手中。

  坤叔团队成员和本报记者9日到达成都,昨日开始,便马不停蹄地家访。他们此行给孩子们带来了东莞的叔叔阿姨们的通信地址和联系电话,还带来了坤叔送的糖果,每人一包,里面有果冻、棒棒糖和其他各种糖。

  “你有了吗?给!”“我还没有!”团队成员在给开心的孩子们发着糖果。

  “太谢谢你们了!”马鹿乡中心小学后勤主任王宜祥紧紧握着一位坤叔团队成员的手。他表示,这样一对一的帮助,对这些孩子们来说真是太需要了。

  团队成员告诉王宜祥,助学是长期的,希望学校多多支持,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孩子。今年暑假或9月份,部分助学者将会到马鹿乡中心小学来看望孩子们。

  “只要还有确实需要帮助的孩子,我们都愿意发动东莞的热心人提供帮助。”团队成员告诉王宜祥,50个孩子只是个开始,以后每个学期都可以提供一些穷困孩子的名单,让东莞的热心人去认领,灾区的孩子每一个有爱心的人都在关注着。

  家访直击

  她心里有个“快乐之家”

  王小草,孤儿,7年前被“爷爷”从路边捡回,目前仍住窝棚,新房在建

  她叫王小草,7年前,爷爷王正军把被遗弃的她从路边的草丛中捡回来,取名“小草”,她从此有了自己的家。一年前,她家的房子在清江对面,用土砖和木头建成的。一场地震,她家成了一片瓦砾,一切财产都埋在土里。一年后,她和爷爷奶奶以及养父仍然住在清江这头的木窝棚里,窝棚前面,她家新房刚刚打好地基。她和堂姐在窝棚的房门上用粉笔写了四个字———“快乐之家”。

  路边捡回的孤儿

  王小草在青川马鹿乡中心小学读一年级。白色的小T恤穿成了黑黑的颜色,外面套着一件破旧的校服。昨日,坤叔助学团队成员到达王小草家里时,王小草从窝棚里出来,用怯生生的眼神看着这些从东莞来的陌生人。

  “小草是我从路边的草丛里捡回来的”。王正军说,当时看到这个孩子觉得可怜,就把她带了回来。王正军今年61岁,有两个儿子,一家6口人仅靠3.6亩地维生。地震时,他家的土房瞬间倒塌,他不得不在江对岸自己的农田里搭了一个过渡的窝棚,地震后政府补贴了一些钱,他今年又在窝棚前建一栋一层的红砖房,刚刚打好地基。

  地震后仍住窝棚

  王小草一家住的窝棚,总共有三间,一间是客厅兼厨房,两间“卧室”。每一间卧室都用布隔开,又分成了四间。大伯和伯母住一间,患病的养父住一间,王小草和爷爷奶奶住一间,还有一间住的是堂姐。

  电视机是窝棚里最值钱、也是唯一的电器,电视里放着小草爱看的动画片。王小草说,她最爱画画,最爱画的是太阳照耀下的小草,在她的图画本里,有很多幅太阳和小草的画,还画有她的玩具熊,她唯一的玩具,地震后一位好心姐姐送给她的。

  “没有花香,没有树高,我是一棵无人知道的小草。”同行的人说这首老歌,唱的好像就是王小草。

  记者叔叔要助她念大学

  王小草去年期末考试语文82分,数学97分。“成绩不是很好,成绩不是很好!”王正军一边摸着小草的头一边念叨着,像是在鼓励。

  “没有关系,但应该时刻记着,要好好学习,东莞还有好多叔叔阿姨都在关心你。”本报东莞新闻部副主任乔建鼓励道。

  昨日,作为南方都市报东莞新闻部认捐的5个孩子之一,乔建随坤叔助学团队成员一起到了王小草家。乔建给王小草一袋坤叔送的糖果,一个装有400块钱的信封,这里面还装有本报东莞新闻部全体采编人员的爱心。

  “小草,你要好好学习,开心健康地成长。以后我们很多叔叔阿姨都会关心你的,我们会给你写信,也会给你寄钱,一直到你上大学,你记得给我们回信哦。”乔建说。

  临走时,王小草悄悄地告诉记者,门上的“快乐之家”是她和堂姐一起写的。

  万江好心人捐助了她

  杨敏,母亲多病,家中的房子一下雨就滴滴答答地漏水

  杨敏是个开朗的孩子,见到坤叔助学团队的成员时,躲在妈妈怀里偷偷地笑。她今年6岁,在青川县马鹿乡中心小学念一年级。地震后,为了尽快让孩子复学,她家仅有的7分地都被占用,建成了孩子们的板房学校。她的母亲多病,没有出去工作,家中的房子在地震中被震坏了,一下雨就滴滴答答地漏水。

  昨日下午4点半,坤叔助学团队来到了杨敏家,刚进门时,杨敏和妈妈正吃午饭,头上的天花板还滴滴答答漏着水。杨敏的妈妈说,他们的房子2007年建的,地震中损坏了,已经修过几次还是漏水。她和丈夫有两个女儿,姐姐读6年级,杨敏才读一年级,由于耕地被学校占用,家里目前仅靠她的丈夫外出打工维持。

  说起丈夫,杨敏的妈妈很自豪,她的丈夫现在打工的地方,就是现在马鹿乡中心小学新学校的工地。听说女儿受到东莞热心的认捐,杨敏的妈妈很激动,她拉着杨敏的手,让她向团队成员鞠躬说谢谢。

  5月初,本报和坤叔团队发起的50名青川孩子助学活动中,东莞万江的李先生认捐了杨敏,很快,这个家里农田被占的孩子,将会收到来自东莞的第一笔汇款。

  东莞爱播报

  5·12,莞川同燃烛光

  志愿者及记者将讲述地震故事,见证这一年来的变化

  东莞的华南MALL,四川青川马鹿乡小学,这两个相隔千里的地方,将在明天,也就是地震周年祭的晚上8点,同时点亮数百盏烛光。

  东莞支援四川,很大部分秉承的是平民力量,本次晚会也是“全平民阵容”,由东莞志愿者拓展艺术团自编、自导、自演,来自各行各业的志愿者就是表演明星,最后将邀请全体与会者合唱《明天会更好》。参加过救援工作的东莞志愿者,以及亲历地震采访的记者,都会为你讲述地震故事,同时见证一年来的变化。

  本次活动从舞台布景到桌椅板凳,全部由爱心企业捐助。这一舞台也为所有关注四川的东莞市民而设,我们期待您拨打报名热线参与这次晚会。

  时间:2009年5月12日晚上7点30分

  地点:万江·新华南MALL

  报名热线:0769-22883366

  爱心雨靴12日到川

  共1000多双,由中建八局提供

  由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东莞分公司(简称:中建八局)提供赞助的雨靴昨日离莞,预计12日将抵达四川省青川县马鹿乡小学。

  4月23日,本报报道青川马鹿乡小学孩子们由于缺乏雨靴,在满是泥浆的操场上玩耍,布鞋穿一天就变成了黄泥巴鞋,4月的青川依旧水冷风凉,小朋友鞋子在泥浆中弄湿后,只能打赤脚。中建八局有关负责人表示,看到本报报道后,萌生了资助马鹿乡小学所有小朋友一双雨靴的设想。中建八局有关负责人表示,经过紧张筹备,在东莞终于将1000多双、涉及10多个尺码的鞋子凑齐。鞋子昨日通过物流发送到马鹿乡。

  统筹:本报记者罗禹雨

  采写:本报记者刘定国杨洋

  摄影:本报记者梁清

   (本文来源:南都网 )  
3#
发表于 2014-3-20 23:10:26 | 只看该作者
怎么不说说被弃助的这三位学生以前的资助人是谁?是南都的记者啊,让别人来执烂摊子!
4#
 楼主| 发表于 2014-3-21 00:11:33 | 只看该作者
立青 发表于 2014-3-20 23:10
怎么不说说被弃助的这三位学生以前的资助人是谁?是南都的记者啊,让别人来执烂摊子!

被弃助的这三位学生以前的资助人已调离东莞,失去联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这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千分一公益网 ( 粤ICP备15081700号-2 版权所有©东莞市鸿城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GMT+8, 2024-11-22 06:19 , Processed in 0.166897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