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千分一公益网

 找回密码
 点这加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导航
搜索
查看: 583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东莞:多数慈善团体身份不合法 深陷“黑户”困局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5-27 13:57:18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东莞:多数慈善团体身份不合法 深陷“黑户”困局
黑户, 东莞, 困局, 团体, 身份
2010年05月27日 09:32 来源:南方都市报


    徐祥龄花50万元做了攀援墙,给青少年提供体验式教育。(受访人提供)


    坤叔给孩子送衣服。他最希望有生之年能注册一个助学团体。


    雪漠。(受访人提供)


    民间慈善团体
    东莞民间慈善的人物和团体不少。助学者坤叔、辉叔、社工之父徐祥龄、风云爱心团队……因为大部分没有获得“合法”身份,他们无法光明正大地筹善款,甚至要秘密地做慈善,这是很多慈善人心中的痛。
    东莞民间慈善的道路应该怎么走?这些团队,如何成熟、壮大?尚处于懵懂状态的东莞慈善,需要一扇窗口,指引他们更有效地服务。
    “东莞慈善事业处于初级阶段,需要梳理和指引。”助学22年的坤叔坐在东莞天海大厦内,看着记者的慈善系列报道,他第一个反应就是:“这个说得很对。”
    有着30多年社工经验的“外展社工之父”徐祥龄,2004年创立了横沥隔坑社区服务中心,这是广东省首个由民政局批准的社区服务机构。
    在东莞,坤叔和徐祥龄有着榜样力量,有着公益文化中最稀缺的沉淀,并致力于民间慈善能够走向成熟。他们每步走来所经历的困境,也是东莞慈善事业的艰辛探索。
    罕见样本:历时四年拿到“身份证”
    由于上世纪80年代在横沥买了地,1993年退休后的徐祥龄经常回东莞。一开始,他看到当地民工缺乏工余活动,“不是蹲在电视铺门口,就是去公园坐坐,有消费能力的,拿一元去吃云吞看电视。”因此,徐祥龄萌生了成立服务中心,为新莞人提供活动的想法。
    2000年,他开始做计划书。“当地部门说服务中心要有场地。”徐祥龄便找了香港有关朋友,支持100万,夫妻俩拿出100万退休金,建起4栋房子作为服务中心的场地。这次,重新写的计划书被拿到市里审批。
    “但那个时候,没有人知道该拿到什么部门审批,因为从来没有过这样的团体。”徐祥龄回忆道,一番周折,计划被拿到了民政局。此后一年,计划书迟迟没有获批,因为需要时间去调查。最后,省内第一个提出要搞社区服务中心的香港社工徐祥龄,在2004年,被同意批准其创立一个民办非企业单位:横沥隔坑社区服务中心。
    从申请至正式设立,徐祥龄用了整整四年。而在香港,只需在社会福利处申报,“6个月也不用。”但是,徐祥龄设立的服务中心实现了东莞甚至全省从无到有的突破。这个合法身份来之不易。
    采取一对一助学的坤叔团体,从2005年开始申请成立助学者协会,至今没有得到批准,“因为找不到‘婆婆’(主管部门),管理部门说,没有助学者这样一个行业。”坤叔说,20年的助学行动都是公开而秘密的。
    市民间组织管理局局长利伟中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按照目前规定,民间组织在民政部门申请登记前,必须找一个主管单位,但在现实中,慈善团体要找个主管单位不容易。据了解,目前,全国只有深圳是一元管理,业务员主管和登记机关都是民间组织管理局。在东北的长春等个别地方,有民政局身兼两职。但这些做法,都是极少数。
    为什么要追求“身份”
    慈善需要日常化,团队需要规范化管理,维持运营需要阳光的资金筹集方式。当一个慈善团队拿到“身份证”之后,将更好地解决这些命题。东莞的慈善团队领头人正在经历或思考着……。
    有了身份,慈善才能更常态
    为了让孩子读书更有保障,坤叔助学团体规定每个助学者承诺支付助学孩子的学费一直到毕业,“把愿意资助一两年的人拒之门外,是为了让助学工作成为常态,给孩子一个保障。”
    86岁的王锦辉在全国各地建了110多所希望学校,被称为“全国最牛助学者”。1996年,儿子王国强以王锦辉的名义成立“金城营造王锦辉教育慈善基金会”,从集团公司的每年利润中,按一定比例拨款给基金会。
    利伟中认为,东莞慈善有时表现特别好,但许多人做慈善,都是在凭感情,包括政府和民间,没有形成制度化、常态化。而成立稳固的民间慈善团体,是定期开展慈善活动的一个有力保障。
    机构合法了,才谈得上制度
    成立合法民间慈善组织,也可以让慈善更加制度化、规范化。
    “有项目,有企业捐款,但也不能接受,不能义卖募捐,因为我们没有专用发票。”坤叔说,无法成立合法组织的困惑,来自于常常看到慈善力量过于分散,有力使不出的现状。
    而东莞常出现的一个问题是,有慈善之心的人很多,但往往缺乏专业知识和相关经验,帮人不知从何入手。而在内部管理上,民间慈善组织也有许多地方急需改进。台湾佛教慈济慈善事业基金会东莞召集人江智超说:5·12地震发生的时候,世界各地的慈济师兄师姐没有一哄而上,而是第一时间打电话给台湾的基金会总部,说明自己的情况和能够提供的帮助,由总部统一调度参与救援。“纪律在慈善组织中很重要,也是组织能比个人发挥更大效用的原因。”
    “有总队统筹,分派的队员才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像一颗螺丝钉,到自己需要的地方去,才不会给活动造成反效果。”广州青年志愿者协会启智服务总队队长李森解释,例如引入星级义工制,一方面是调动参与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让他们策划出吸引人的活动,这就是最好的广告。如果义工连续不完成服务时间,或者抱有推销保险或者其他不纯目的混进队伍,会对其进行劝退,保持队伍的纯洁性。
    “钱”是绕不开的难题
    2009年的金融风暴,差点让横沥隔坑社区服务中心走向结束,“已经从香港筹不到钱了,如果不是刚好政府买服务,我们可能会结束。”
    中心运营之初,徐祥龄夫妇依靠养老金开展活动,偶尔也依靠同族书法家卖字筹款。后来,曾是香港电台的著名主持人的谭翠莲,促成了来自香港警察署的大笔捐款。2004-2009年,隔坑服务中心共助学600人次,为民工提供活动服务8万人次。
    然而,金融风暴切断了来自香港的大笔捐款。幸运的是,2009年10月起,东莞政府开始向社工机构购买服务,“意味着政府帮我们的社工发工资,我们没有了运作压力。”
    目前,徐祥龄夫妻唯一担心的问题,就是给当地新莞人子女的助学费用筹集。“家庭收入低于1500的,我们给其中一个孩子,一年1000元的学费。”这样做是提高这个群体的生存能力,部分还鼓励其读社工大学,以后再服务回农民工。“
    目前的基金会募捐,分公募和私募,在公募这一块国家管理比较严格,目前社会各界正在探索新的募捐方式。促使慈善机构提高公信力、信誉度,通过公布资金来源、流向、成本等,实现高度透明。
    几年来,徐祥龄和妻子谭翠莲一直利用自己在香港的资源筹款。实际上,隔坑社区服务中心采取了香港社工组织模式运营,财务表会由香港的会计师义务审核,而相关报表和税票也都会审核后给相关善主。每个受惠人的档案也会呈给捐助人,捐助人可随时电话监督,没有腐败空间。
    而在台湾佛教慈济慈善事业基金会,最早的自力更生募资方式还包括带领弟子在花莲制作婴儿鞋拿到市场上卖,也开垦土地种粮食等。东莞召集人江智超,目前基金会运作的最重要来源,则是志工们每个月固定捐助的会费。
    调查结果
    七成受访者挺媒体慈善
    记者“民间慈善调查”已收集有效问卷200份
    本次调查通过网络媒体和平面媒体同时进行,目前收回207份问卷,有效率约为95%。根据调查问卷显示,76.5%的东莞市民没有参加过任何民间慈善团体,而想加入的人数恰恰成反比,有63.3%的市民愿意加入慈善团体。
    正如专家所称,多数市民没有加入慈善行动,原因之一是没有有效的途径,原因之二是很大一部分市民对民间团体募集资金的去处尚存疑虑。根据问卷结果,有54.5%的受访者表达出对民间团体募款的不信任。
    “如果东莞有一个发自民间的慈善活动,您会响应吗?”在记者调查中,有65%的受访者表示将响应发自民间的慈善活动,这印证了近两年来媒体与慈善界对东莞民间慈善热情的论断。
    同时,有高达74 .5%的受访者认为,媒体应当承担起做慈善的责任。并且多数受访者相信,在政府、企业、媒体和个人主办的慈善事业中,媒体主办慈善事业更好一些。
    对话
    慈善必须有仪式
    善文化倡导者、作家雪漠称媒体需参与慈善
    “慈善最大的受益者是自己”
    记者:在做慈善方面,您在东莞接触的企业家都是怎么样的?
    雪漠:我接触过一些中小企业,他们虽不乏慈善意识,但其慈善仅仅停留在捐钱捐物阶段,没有形成形而上的升华,缺乏大文化眼光。慈善不仅仅是一种行为,更是一种精神和境界。它的本质仍然是文化。
    有些人做慈善是另外一种买卖而已。如果有慈善的行为,而心里没有善,没有文化哲学熏陶他们,他们的慈善仍停留在商业企图,做不大的。每个企业家必须明白,每种慈善最大的受益者不是别人,是自己。(慈善)实现了他的人生价值。
    记者:所以有些老板捐助学校,刻上名字。
    雪漠:有些善行是有条件的,比如要刻上捐者的名字等等。那些“慈善家”想得到永恒,但这世界是变化的。无论你造上多高多坚固的建筑,也禁不起一场地震和一场大火。有些人甚至不需要外力的作用,他的某些负面行为本身就会降低自己善行的价值。比如华东师大的“宋山木楼”,捐助者捐款一百万,本想借此楼名垂千古,但他强奸女员工的行为一暴露,此楼的名字就遭到许多师生的反感,大家纷纷要求改换名称。可见,仅凭一种金钱的参与,想名垂千古是不可能的,还需要人格和文化的支撑。必须用文化建立一种可以超越时空、岁月毁不了的价值。
    东莞企业家虽有许多善行,但它们还没有形成其应有的文化。没有文化的慈善,是很难传承的。
    媒体不只监督,要参与
    记者:民间的慈善力量与政府如何处理关系,现在的情况下,政府可能会觉得民间慈善有些会有不良企图。
    雪漠:慈善是民间的,也是政府的。但政府搞政府的慈善就行了。民间的慈善只能由民间来搞。二者相得益彰,各自的慈善关注各自能关注到的不同群体,社会才会更加和谐。
    记者:可能政府也会担心民间慈善良莠不齐,担心民间资金被用来投资或挥霍。
    雪漠:这就需要媒体参与,让它透明化,公开化。媒体不仅仅是监督,而是要参与。媒体的参与是赢得慈善公信力的重要手段。因为,真正的好媒体,是社会的良心。一个社会的慈善,良心是不能缺席的。
    提倡慈善日
    记者:慈善是否需要一个仪式呢?
    雪漠:慈善必须有仪式。比如慈善日、基金等等,这些形式会承载精神和内容。这点和宗教一样,为什么宗教有传承,因为有仪式在;其他的文化为什么难以保留,为什么企业的文化“贫富无三代”,因为它没有仪式。
    慈善事业要想传承下去,必须要有慈善文化哲学,慈善文化礼仪,慈善文化组织和慈善文化行为。
    东莞民间慈善机构(部分)
    ●百蹊助学网
    东莞立洋员工联谊会于2005年6月2日发起,自建公益网站http://w w w .baixi.org,发动网友关注贫困地区的教育现状。
    ●东莞风云爱心互助会
    上世纪90年代,一群足球爱好者成立了风云足球俱乐部,2005年起在兴宁长期资助100名小学生,这个助学团队目前有近百人。
    ●东莞阳光助学社
    正式成立于2004年10月30日,是由一群关注贫困地区学子的热心网友自发组建的、公益性爱心助学民间组织。最初发起于东莞视窗小菲论坛,后在东莞阳光网社区论坛开设“阳光助学社”版面。
    ●坤叔助学团队
    ●横沥镇隔坑村社区服务中心
    ●东莞市12355青少年综合服务平台
    ●莞城志愿者“彩虹”心理服务热线 热线号码为22020119。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这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千分一公益网 ( 粤ICP备15081700号-2 版权所有©东莞市鸿城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GMT+8, 2024-11-24 08:08 , Processed in 0.151879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